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用诗意的沉静抵抗浮世的纷扰

2020-3-28 10:49|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52228| 评论: 0|原作者: 郭涛|来自: 阜阳日报

——评临泉籍诗人刘坤的诗集《浮世》
 
  静,在这个早晨
  
  是一小挂鞭炮
  
  把时间一颗颗搓好
  
  再插入一小根捻子
  
  我赶过来
  
  拾起满地红色的缤纷
  
  钟声慢
  
  雨慢
  
  雾也很慢
  
  ——《我想是应该静下来》
  
  这首诗并非刘坤诗歌的代表作,也许还算不得一首太出彩的作品,但这首诗所呈现出来的气韵、征象和感觉,却恰恰能够反映刘坤的诗歌特质:沉静。沉静可以理解为沉稳而冷静,也可以从呈现方式上看做缓慢而安静。缓慢,是一种节制;安静,是一种沉默的抵抗。刘坤的诗歌写得不急不徐,稳健质朴,真诚敦厚,颇具风骨。他的诗有别于中国传统诗歌的“不太及物”,往往注重抒怀、言志,如同传统国画长写意,而“不拘小节”;刘坤的诗更具可感、可触性,如同现代工笔,一花一草,一茎一叶,清晰可辨。他把寻常事物精心罗列,同时每一物都具意向,有隐喻、有思维、有指向,予形赋意,使诗歌宛如坚韧的松柏从坚实的大地里缓缓生长起来。
  
  诗人刘坤生性温厚,沉静内敛。诗如其人,甚至在他的诗里往往能够不经意地读出童年的天真和洁净。正如他的诗观说道:实际上,我认为现代诗歌,不论中外,都是从婴儿口中说出的才对。或许,可以看做这是刘坤诗歌的精神底色。试想,一个成年人如果还用孩童清澈的目光打量这个世界,就注定眼睛里揉不下那么多“沙子”,所以诗人看到的只能是一个纷扰的“浮世”。然而诗人性情敦厚,只能用一种沉静抑或近乎“沉闷”的笔调来抵抗和消解内心世界的撕裂与挣扎。这些撕裂与挣扎在《细节》这首诗里的呈现是:“我躺下/也许一觉醒来/月光就代替了阳光/只是不能确定/那些遭到排挤的尘埃/是否能够适应/真正的黑暗”。
  
  米兰·昆德拉说:文字是慢的历史,真正的文字不是为了使我们生活得更快,而是为了使生活中的慢不致失传。所以木心先生的《从前慢》会有那么多的共鸣,会那么经久传颂。以慢打快,以静制动,以无招胜有招是刘坤驾驭诗歌的绝招,恰恰也是同米兰·昆德拉、木心的观点不谋而合,异曲同工。“我无能为力/我只能将无人要的月牙摘下/套上削好的把子/到北面割麦/到南面切稻/……累了,我就坐下来/在临艾河旁等着春天/等着,白露双双飞天/我想亲眼看看/在这片土地上/原野变成原野”(《原野》)。不难看出,诗人的等待并非消极的自暴自弃的“干等”,而是有期盼甚至是有“企图的等”,这种等其实就是对现在的原野,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原野无声的抵抗。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潜台词,更像《英雄本色》电影里小马哥的那句“现在的江湖,再也不是从前的那个江湖了”一样直刺人心。
  
  好的诗歌是具有抵抗意识的。以崇高抵抗烂俗,以大我抵抗小我,以精致闭合抵抗散乱松垮,以开放包容抵抗狭隘自私,以真诚的有感而发抵抗虚伪的空洞抒情,以生命的温度抵抗世事的寒凉……这种抵抗具有两面性,兼具破与立,破假、丑、恶,立真、善、美。譬如针砭时弊,就是传递正能量。弃恶扬善方是诗歌文学的真正核心价值。
  
  “棉花见不得落叶/它躲在尚存的五颜六色后面/看着叶子下的影子拼命挣扎/如同从这镇子走出去的/一根根棍子”(《麒麟镇》)。不同的物象之间,相互的制约和抵抗,实际上是诗人内心不同情绪的相互之间的冲突和抗衡。表面上“一根根棍子”从麒麟镇走出去,是对社会发展浪潮的妥协和屈从,深层次也是一个个命运在寻求延展的时期所做出的抉择,是生命个体与自身命运以及社会命运的抗争。诗歌中没有抒情,甚至没有主观的情绪表达,三言两语却把一个诗人的悲悯情怀铺满纸上。
  
  纵观《浮世》这本集子,有诗人对世界的直觉,也有对生活的解读和沉思;有稳健浑厚的大步向前,也有质疑、探寻的驻足遥望;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喟叹,也有“让你们喜欢我的干净/却又敬畏我的无情”(《浮世》)的希冀;有成熟温润让人过目难忘的精品力作,也有稍显粗糙、苍白的平常文本;但总体上这本诗集是饱满的,是值得细细品读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爱诗的人或许也能读出一百个不同的《浮世》罢。
  
  “在浮世,人应该静下心来,重新去看一看这个人间。”末了,用这句诗人自己的话作为这本集子的注解,或许再贴切不过了。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上一篇:莫负春色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