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一笑潜回万室春

2020-3-7 10:19|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30763| 评论: 0|原作者: 梁如云|来自: 阜阳日报

  终于熬到了“二月二,龙抬头”,一场春雨,草芽萌绿,海棠含苞,茶梅盛开,肆虐的病毒能逼停奔驰的车轮,禁止人类的出行,却挡不住春天的脚步。满园春色关不住, 今年的春天来得这么及时,这么趁人心意,拂去了积压在心头整整一个冬天的阴霾。
  
  大地吹遍了和煦的春风, 春天给角角落落都带来了好消息,枝头残留的枯叶像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一样每天都快速下降,争先怒放的蓓蕾像出院的病人一样笑容满面,展开了灿烂的笑容。春天的希望抚慰着一个个被疫情困扰的心灵。
  
  随着春天的来临,小区门前的值班撤了,路口搭建不久的铁皮拦板拆了,街道上有行人了,车辆上高速了,店铺开业了,全民抗疫,一切都在好转。但口罩还戴着,口罩一天不摘掉,生活一天不走向正规,悬在半空中的心就一天不能完全落地。
  
  本来独坐小窗读诗书,是很静雅的境界,可是前段时间疫情让人牵肠挂肚,心情实在难以静下来,诗书也难读下去。随手拿出一本颍州西湖诗词,忽然想起来历史上颍州的一次雪灾,清晰记得这场雪灾,不是因为史料记载,而是熟知这本书中描绘这场雪灾的诗文。
  
  北宋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冬天,颍州府纷纷扬扬下了一场大雪。这场旷日持久的雪究竟有多大,当年的颍州教授陈履常——诗人陈师道诗云:“掠地冲风敌万人,蔽天密雪几微尘。漫山塞壑疑无地,投隙穿帷巧致身。映积读书今已老,闭门高卧不缘贫。遥知更上湖边寺,一笑潜回万室春。”
  
  929前的那个冬天,一场大雪覆盖了大地,封门封路,颍州府灾情严重,百姓没有吃的,忍饥受寒,缺衣缺柴。“汝阴久雪,东坡召赵德麟议所以赈恤之。乃发义仓谷以济贫乏,又奏放积欠。” 当时的颍州太守苏轼为此夜不能眠,连夜召集属下商议解决的办法,并决定以义仓之谷数千石,作院之炭数千秤,酒务之柴数十万秤,依原价卖给饥寒中人,解决他们“食与火”的问题。
  
  同时,苏轼还上书朝廷,赈济淮浙饥民。他断定大灾之后必有大疫,颍州将首被其害。因此,他请求朝廷特赐度牒一百道,用这笔钱购买粮食,作好救济来年灾民的准备。
  
  自从有了人类,灾害和瘟疫就如影相随,无论是甲子年还是乙丑年,不管是秦汉还是唐宋,这些祸乱说来就来,考验着人类的智慧能力。苏轼一生多灾多难,元祐六年(1091年)八月,苏轼知颍州太守,为官之路不过短暂的8个月,夏天的水患成灾,秋季干旱绝收,冬季的大雪又至,还没有等到来年春夏之秋,苏轼就调离颍州,奔赴扬州,因为当时扬州也出现了与颍州相似的灾情。
  
  苏轼在颍州开仓放粮赈济雪中灾民之后,和陈教授诗一首:《次韵陈履常雪中》“可怜扰扰雪中人,饥饱终同寓一尘。忍寒吟咏君堪笑,得暖欢呼我未贫。坐听屐声知有路,拥裘来看玉梅春。”苏轼从来不顾及自己的贬谪生涯,一心一意救民于水火之中。诗中苏轼关注民生、体恤百姓的心情和做法着实让人感动。
  
  “欧苏旧制”的阜阳人经常把“欧苏文化”挂在嘴边,眼下大疫当前,东坡先生忍寒吟咏,得暖欢呼的诗人之本色,虽处雪灾恶劣之境而心尚乐观,“拥裘来看玉梅春”的雅情,无疑是一剂良药。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陈师道“一笑潜回万室春”的豁达自信,这些都会给阜阳带来盎然的春意和美好的期盼。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