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93年前的今天 四九起义点燃皖北革命烈火

2021-4-9 09:36|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9705|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汪乐意 实习生 张宇菲|来自: 颍州晚报

  今天,是四九起义93周年,是一个让阜阳人铭记的日子。
  
  翻开历史的书页,时间定格在1928年4月9日,一群年轻的共产党人汇聚在阜阳,发动了四九起义,建立了安徽省第一个红色政权——皖北苏维埃政府,组成了我党领导的较早的红军之一——皖北工农红军。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了,起义领导人、皖北特委书记魏野畴等革命者献出了生命,但革命的星星之火在皖北已成燎原之势。
  
  1962年,毛泽东同志曾对起义作出高度评价:“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点燃了皖北革命的烈火,胜利真是来之不易。”
  
  回溯红色历史
  
  青砖灰瓦、苍松翠柏、绿草鲜花。进入3月份,坐落在颍泉区行流镇王官集的四九烈士纪念馆,前来参观纪念的人们络绎不绝,他们缅怀英烈、瞻仰纪念,从先辈故事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从历史烽烟中传承红色初心……
  
  1928年春,中共皖北特委为了执行皖北土地革命的任务,做了一系列组织发动和力量准备工作。趁着阜阳兵力空虚的时机,决定于4月底或5月初在阜阳城发动联合武装起义。
  
  据地方党史资料记载,当起义的各项准备有序进行时,内部出现叛徒,将起义计划报告第十军代理军长孙蔚如。起义计划泄密,情况十分危急,皖北特委为了应对突发事变,决定变被动为主动,改变原定计划,便于4月7日在阜阳西北五里西湖上的会老堂,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于4月9日凌晨发动起义,并成立了以魏野畴为总指挥的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设指挥部于城东南的文峰塔下。
  
  不料,滂沱大雨将点火信号淋灭,各农协看不到点火信号没有赶到,敌军疯狂反扑,阜城久攻不下,魏野畴决定将起义部队分两路向外线转移。他率领200余人向西转移,到临泉老集不幸遇难。撤退下来的另一路起义人员在今天的颍泉区王官集与农民赤卫队会合,建立了安徽第一个红色政权“皖北苏维埃政府”,组建了“皖北工农红军”。
  
  四九起义极大鼓舞了当地革命群众,很多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红军很快扩充到一个团,赤卫队发展到近万人。但4月11日,国民党反动军队分三路包围,疯狂向王官集扑来,由于敌众我寡、兵力悬殊,刚成立的皖北苏维埃政府被扼杀,80余名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
  
  传承四九精神
  
  四九起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四九起义在安徽的革命历程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四九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后,党领导的工农兵起义之一,成立的苏维埃政府是安徽省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成立的皖北工农红军也是黄淮平原上第一支工农红军。”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罗会芳说,四九起义凝铸了“坚定忠诚的革命精神,团结拼搏的开创精神,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的四九精神。
  
  参加起义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精英,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为党培养了一批革命干部,撒下了革命火种,提高了皖北革命人民群众的觉悟和士气。最终,在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后,革命终于迎来了胜利。
  
  四九起义的旧址原为建于明代的大寺庙,辛亥革命后改为学堂,有砖瓦结构平房10间。1959年原中共阜阳县委在旧址处建立了四九起义纪念馆。1962年6月1日,四九起义纪念馆被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公布为省国防教育基地。
  
  “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四九精神,带领我们当地群众在新时代继续奋斗,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颍泉区行流镇镇长贾颍申说,目前,他们正在系统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旅游项目,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