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界首:向高而攀 向新而行

2024-2-1 10:18| 编辑: 刘黎 | 查看: 845| 评论: 0|原作者: 徐风光 张清林/文 庞诚/摄   |来自: 阜阳日报

 界首举全城之力推动科技创新,蹚出县域创新发展新路子

     鸟瞰界首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不竭源泉,对于皖西北小城——界首来说更是如此。
  
  回顾2023年,界首市迈着铿锵步伐,用实干奋斗交出了高分答卷。其中,科技创新是最璀璨的一页。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安徽县域前列,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7%、居皖北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阜阳市的1/4;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占阜阳市的半壁江山;
  
  跻身首批国家级创新型县(市)、上榜中国创新百强县,均属皖北唯一……
  
  近年来,界首市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以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为旗帜性抓手,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开放创新和制度创新四位一体的县域创新体系,探索出了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路径,科技创新发展走在全省县域前列,形成了县域科技创新的“界首现象”。
  
  以企业为主体 夯实科技创新基建
  
  前几天,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认定了68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名列其中,成为全省三家之一、皖北唯一入选企业。这也是继天能电池集团(安徽)后,我市第二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这个由工信部等部委对企业发展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得出的“国字号”,代表着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最高水平。
  
  在皖西北的界首市,有不少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跻身“国字号”行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品牌且具备较强品牌影响力中小企业的佼佼者。而界首市已培育这样的佼佼者12家,数量不仅占据阜阳的半壁江山,还领跑全省县域。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界首市以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为旗帜性抓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按照“政府主推、企业主导、院所主营、市场运作、金融参与、各方共赢”思路,深化产政学研用金合作,创新发展步履铿锵。
  
  创新主体不断培育壮大。界首市构建了“科小—高企—科技领军企业”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目前全市拥有高企17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3家,相比建设初期分别增长了133%、180%,总量和增速均居阜阳第一;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占阜阳市的50%。
  
  创新平台建设持续领跑阜阳。鼓励引导企业持续实施拥有一个研发中心、一个研发团队、一定的研发投入、一个以上在研项目、一个以上产学研合作单位等“五个一”机制,推动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目前,界首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0余个,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家,拥有省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位居安徽县域第一,省企业技术中心39家、省工业设计中心16家,各类创新平台数量总数位居阜阳市第一。
  
  创新人才引用成效明显。成立了院士专家服务中心,聘请10位院士担任科技发展顾问。先后引进14家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培育国家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人、省“特支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9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 23 人、皖北产业创新团队23家。科技人才总量位居阜阳第一。
  
  在一系列平台和人才加持下,界首企业频繁在业内“出圈”。界首市天鸿新材料有限公司“牵手”四川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院所团队,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全力推动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管理创新。目前,企业申报国家专利163项,攻克了锂电池隔膜生产核心技术——干法单拉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该类锂电池隔膜产品的进口依赖。企业生产的锂电池隔膜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单项产品占据全国13%的市场份额。
  
  吉祥三宝高科纺织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六个坚持”被省政府办公厅《政务参阅》作专题报道;安徽天助纺织科技集团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共研废旧涤棉类纺织品生产功能复合纱线的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不仅填补省内空白,还在第二届碳中和博鳌大会上获“碳中和行业先锋奖”。金龙机械与西南科技大学合作项目获省揭榜挂帅项目支持,获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立项2个、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立项1个,获支持资金560万元。
  
  鑫山新材料、福斯特渔具、凯杰机械3家企业与安徽大学、合工大等高校院所合作项目获批阜阳市揭榜挂帅项目支持,获支持资金600万元。
  
  一项又一项攻克“卡脖子”的科技成果,一个又一个接连攀高的创新突破,勾勒出界首市加速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的坚实步伐,更折射出这片科创沃土扑面而来的澎湃动能。
  
  以创新链赋能产业链 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1月22日,安徽省科技厅创新基地建设处发布立项组建的第二批11家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名单。全省共有11家单位入选,其中由安徽省吉祥纺织工程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组建的安徽省功能性纺织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成功立项,这是阜阳市首个获批立项的省级产业创新研究院。
  
  功能性纺织新材料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是由安徽省吉祥纺织工程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东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吉祥三宝高科纺织有限公司、安徽三宝棉纺针织投资有限公司、安徽元梦生物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组建。其中,吉祥三宝高科纺织是界首市新材料产业领域龙头企业,拥有科研人员高层次人才团队,目前,企业拥有国家专利127项。
  
  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是产业升级,创新唯有与产业共生共荣,才能真正产生价值。
  
  近年来,界首市坚持以产业发展为目标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成长空间、关键着力点和主要支撑体系,促进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
  
  通过创新链赋能,界首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地上没资源、地下没矿产”的界首市从“废品堆”成功打造出再生铅锂、再生铜铝、再生塑料循环特色产业三大板块,诞生了国内链条最长、最完善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新质生产力持续涌现,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界首特色的“科创+产业”之路。
 

 安徽亿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

  其中,界首传统的再生铅产业正向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华丽转身,获批国家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废旧塑料向功能性薄膜、高强度管材和高品质纤维等产业转型,获批国家火炬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基地;传统的粮机制造向智能制造产业跃升,获批国家火炬粮食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创新赋能,界首企业活力竞相迸发:强旺集团、三宝棉纺针织投资公司成为传统产业转型的典范,天鸿新材料成为二次创业的典范,天能集团(安徽)成为大中型企业提质增效的典范,鼎正包装成为小微企业快速成长的典范……
  
  实际上,界首抓科技创新,不是全面撒网,也不是无的放矢,而是紧盯产业,坚持以产业发展为目标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界首市先后获得省级以上重大专项、研发设备补助等80余个项目,获得3亿元左右资金支持。
  
  界首市还坚持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路径,实现技术交易合同额近122亿元,位居阜阳市前列。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12项、地方标准13项、团体标准38项,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新苗更茁壮”。驰骋新赛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动能澎湃。
  
  以全城之力 探索开放创新路径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界首市深谙其理并举全城之力积极实践,创新链同产业链的深度耦合,科技创新赋能城市发展,蹚出了县域科技创新的新路子,创造了科技创新的“界首现象”,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正在转变成界首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界首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强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成立了市委科创委、顶格统筹协调创新工作,强化市科技局、界首高新区创新发展局的服务指导,以人才服务中心、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离岸科创中心为载体,推动一切力量向创新聚合、一切资源向产业聚集、一切服务向企业聚焦,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质效。
  
  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界首持续加强科技金融支撑。设立了5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成立全省首家安徽省科技担保公司分公司,累计提供科技担保金额2.2亿元。在阜阳市率先成立科技支行,率先开展“人才贷”等科技信贷业务,积极探索“奖补贷”“助商贷”“助企贷”等金融支持举措,累计发放近2亿元纯信用贷款。科技金融工作稳居阜阳前列。
  
  创新定力不变、资源投入不减、服务力度不降,界首市以静待花开的耐心、久久为功的定力,全力支持企业创新创造。以“有为政府”搭建沟通桥梁,先后举办了院士专家界首行、绿色工业过程国际峰会、安徽“双创汇”·走进界首等一系列活动,打通政校企合作的通道;以“有效市场”促进互利共赢,组织企业遍访与界首产业相关的国家级科研机构、重点产业投资机构、各行业内知名企业家、国家级行业协会、“五上”企业,积极对接外部高端资源,推动了一批先进成果在界首落地转化;以“有用资源”厚植创新土壤,围绕科技人才、科技平台、科技金融等科技创新“新三样”,依托上海、深圳离岸科创中心等科创飞地,精准开展“双招双引”。
  
  成果和足迹,都留在历史的回响里,更会汇聚成浩荡前行的磅礴动力,为新的征程蓄势赋能。阔步新征程,攀登新高峰,新时代的界首,科技创新勇往直前。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