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满意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奖章”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阜阳市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刘洪波 近日,阜阳市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刘洪波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誉背后,是他用仁心仁术守护生命的动人故事。从医31年来,无论是在临床一线,还是在管理岗位,他始终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行动践行医者使命。 “患者男性,58岁,突发胸痛,心电图显示急性心梗!”在5G急救指挥中心,大屏实时传输着救护车内的抢救画面。通过“5G+智慧急救”系统,院内专家在线指导抢救,救护车抵达医院后,患者立即被推入手术室。这套由刘洪波带领团队打造的智慧急救系统,实现了“上车即入院”的突破。 “急救就是与死神赛跑,每一秒都关乎生命,该系统为生命救援争取了黄金时间。”刘洪波介绍,该系统获评“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全国优秀项目。此外,市人民医院牵头建成区域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覆盖全市103家乡镇卫生院,有效降低漏诊、误诊率。 “学科、人才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作为市人民医院院长,刘洪波一方面狠抓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医院骨科成功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全院共有国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1个;与上海九院、苏大附一院等医院合作建成口腔科等5个学科专家工作室,推动12个学科深入对接,一大批新技术、新项目落地实施,有力缓解群众“看大病”难题。另一方面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制定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和分层次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聚力引育并举,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医疗技术是硬实力,服务品质是软实力,二者缺一不可。”刘洪波经常这样告诫医护人员。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一线+闭环”工作法,深入临床、深入一线,在市人民医院全面实行“无卡就医”,积极推广“床旁结算”服务,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开通“互联网+慢特病”服务,持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满意度。 在市人民医院住院部12楼,护士正为即将出院的王女士办理“床旁结算”。只见护士手持移动终端,短短3分钟就完成了费用核对、医保报销等手续。“以前出院要跑五六个窗口,现在躺着就能办好。”王女士称赞道。对于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医院还推出“送药上门”服务。患者只需在手机APP上选择常用药品,第二天就有专人送药上门,还能享受医保实时结算。 让患者舒心的还有市人民医院营造的暖心就医环境:门诊大厅旁设有“颍淮书房”,患者候诊时可以看书;食堂引进阜阳特色小吃,价格便宜味道好;公共卫生间提供免费用纸等。正是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市人民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中,连续6年获评A级,稳居全国三级医院第一方阵。 如今,刘洪波依然坚持每周一临床查房、每周五行政查房、每月深入一线科室开展调研。“群众看病就医的痛点、堵点、难点,就是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和创新点”“患者满意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奖章”……刘洪波常说的这些朴实话语,道出了一位医者的初心与坚守。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