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前夕,一款售价12900元的坚果投影N5 UItra Max,在京东商城刚上市就火爆销售1000余台。 鲜为人知的是,这款投影仪是在颍泉经开区完成组装的。去年以来,有55万台坚果投影仪从阜阳走向全球。 今年前三季度,颍泉区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127.8%,增速居全市第一。是什么让颍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人一步? “新兴产业重点突破、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是颍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也是系统答好省委创新之问的抓手。”颍泉区委书记刘万和表示,颍泉区将紧扣“2524”产业发展布局,在“双招双引”、政策支持、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主动领题、专注破题、全力解题,为阜阳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不断探索颍泉经验。 招新引智“请”进来 《现代汉语词典》大小,搭载笛卡尔全画幅无损镜头,实测亮度达6000流明,相当于午后日光的10倍,即使在白天不拉窗帘也可以轻松观影。 在颍泉经开区阜阳智能制造(无人机)产业园安徽目氪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平均每天有1000台投影仪在生产流水线上完成组装调试。 2023年初,投资方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微投行业独角兽企业)把生产基地整体迁入颍泉,一跃成为全球家用激光中长焦投影市场销量第一名的智能家电企业。今年前三季度,企业实现产值近6亿元。 而阜阳智能制造(无人机)产业园,目前已入驻目氪高新、沂普光电、乐行天下、中惠创智、银贮科技、世鑫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17个,年产值超30亿元。 面对省委创新之问提出的“如何适应招商新形势,进一步创新‘双招双引’的打法,引进落地更多的‘金娃娃’项目”命题,颍泉区围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及商贸物流等主要产业,绘制产业链“三图七单”,推行“按图索企、循链招商”,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双招双引”,“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倍增效应日益凸显。 “去年,全区签约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47个,项目总投资102.8亿元。”颍泉区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袁亚洲说,今年上半年,颍泉区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18批次,上门对接合翔电子蜂鸣器、华芯邦传感器封测基地、德国汽车部件组装项目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57.2亿元。 如今,随着金汇能、乾壹科技、国雁科技、国威陶瓷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正式落地,颍泉区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等产业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力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精准服务“护”起来 去年5月,集团总部借力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优势,由湖北武汉经开区整体搬迁至颍泉经开区。 同年10月与颍泉经开区签约,一期租赁厂房1.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8亿元建设阜阳生产基地。 今年10月,20条改性新材料生产线和40台注塑设备全部建成投产。目前阜阳生产基地已具备年产20万吨改性材料、2.5亿套注塑件的生产能力,产品正源源不断地发往下游知名汽车生产企业。 “从签约到投产短短一年时间,我们在园区的大力支持下开展技术革新,通过对改性材料生产工艺进行总结、验证、调试、认证,目前已申报6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安徽国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聂帅说。 省委创新之问提出:如何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 颍泉区给出的答案是:出台《颍泉区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持续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和奖补力度,推出“政银担”“过桥贷”等金融工具,开展“科创贷”试点工作。 今年上半年,全区累计为89家小微企业解决3.98亿元周转资金,全区科技贷款余额15.5亿元。同时,完成质押转化高价值发明专利34件,完成质押贷款专利6笔,共计6477万元。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中惠创智投资3亿元在颍泉经开区建成国内最大无线充电生产基地,实现点对点、平面式、轨道式及三维立体空间无线充电;银贮科技攻克废旧电池回收与高性能材料制备技术,构建闭环产业链…… 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项目、大项目在颍泉站稳脚跟。 机制创新“闯”出来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赢得未来。 作为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安徽省研发投入百强和阜阳市研发投入十强企业,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每年都从销售收入中拿出20%以上用于研发投入。 去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其中研发投入就达到2000万元。 “企业落户颍泉经开区7年时间,研发团队不断攻克技术与应用难题,‘颍泉造’高性能超薄纳米晶带材的市场占有率跃居国内细分行业前列。”北京大学博士、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毕力说,去年以来,企业依托安徽高等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联合培养1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企业未来发展储备更多高端人才。 如今,随着企业新一代高性能软磁材料及元器件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将有更多科技成果在颍泉经开区就地转化。 面对省委创新之问提出的“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破解创新链产业链‘相望难相见’问题”,颍泉区以高水平建设安徽高等研究院阜阳分院为契机,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今年有10个项目通过安徽高等研究院联合科研与人才培养项目立项,招收硕士、博士共计34人,获批项目数和人数均超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居全市第一。 截至目前,颍泉区累计建成各类创新平台91家,其中省级研发平台24家,形成了“企业研发中心+创新创业基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全链条平台体系。 “目前,颍泉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家,今年前三季度,颍泉区科技创新指数同比增长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速48.6%。”刘万和表示,今后将进一步聚焦创新链产业链“相望难相见”的堵点、卡点,以“培育创新主体、产学研协同、科产融合发展”为解题路径,以创新驱动重塑发展新优势,以实干担当推动各项工作奋勇争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走出一条具有颍泉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