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今年已办理法援案件9662件

2025-11-14 09:17| 编辑: 邵红飞 | 查看: 719|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杨燕 通讯员 吴永好 李伟娜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从农民工讨回欠薪,到工伤职工拿到赔偿款;从妇女儿童权益得到守护,到老人赡养难题得以化解……今年以来,我市法律援助工作紧扣群众“急难愁盼”,用一件件暖心案件、一项项扎实举措,让近万名受助群众真切感受到法治的温度。截至11月10日,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各类案件9662件,同比增长5.1%,总量稳居全省第二,提前超额完成9000件的市民生实事年度任务。

律师上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法援帮他拿到17万元赔偿

  “没有法律援助,我们这个家就垮了。”手握17万元工伤赔偿款,颍东区村民宋某难掩激动。

  2024年5月,宋某在一家具公司从事木工工作时,左眼被气枪钉意外击中,经诊断为九级伤残,后被人社部门依法认定为工伤。然而,用人单位未给他缴纳工伤保险,也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妻子务农收入微薄,子女尚在就学,医药费和生活费让整个家庭不堪重负。

  2025年1月,宋某抱着一丝希望走进阜阳市法律援助中心。中心迅速受理案件,并指派律师赫兵兵全程代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赫兵兵多次往返于律所、仲裁委与宋某家中,细致收集证据、梳理法律依据,最终帮助宋某成功拿到17万元赔偿,缓解了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

  宋某的经历,是阜阳法律援助工作坚持“民生导向”的生动缩影。今年办理的案件中,民事类占比最高,达6090件,涵盖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家庭纠纷等多个类型。受援对象包括3362名农民工、2492名妇女、1057名老年人、894名未成年人以及235名残疾人,真正把援助送到了最需要的人群身边。

  为方便群众,一直在优化服务

  能够高效办理如此多的案件,关键在于我市将法律援助从“被动等”变成“主动帮”,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让群众寻求法律援助更加方便,我们一直在优化服务。”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其磊介绍,近年来,中心不仅将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重点服务范围,还将经济困难证明改为信用承诺核查,申请人仅凭身份证和书面承诺即可完成申请。对材料齐全的申请,基本实现当场审批、当场指派,目前80%的案件可做到“当日审批”,有力保障了办案效率。

  同时,我市还逐步降低经济困难申请门槛,扩大援助事项范围。“一降一扩”能帮助更多经济困难群众获得法律援助。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法律援助窗口体系也已全面建成。颍上县三十铺镇司法所负责人曹银银表示,工作人员不仅会指导群众填写申请材料,还会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上门代办服务,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办事难”问题。

  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法援惠民生”“妇女儿童维权”等主题宣传活动170余场,深入学校、广场、乡村社区,发放《法律援助法》《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等宣传资料7万余册。“以前不知道有法律援助,现在遇到事情第一个就想到它。”外卖员赵明感慨。

  让每起案件都经得起检验

  作为纯公益性服务,我市建立了“事前指导、事中监管、事后评查”的全流程管理机制,牢牢守住公平正义底线。目前,受援人回访满意度超过98%。

  “为确保每起案件都得到妥善办理,中心制定了《法律援助办案指引》,对接待、取证、庭审等环节进行细化,为律师提供标准化依据。”陈其磊介绍,同时实行“入口出口”双管控:由值班律师对结案材料进行初审,对材料不齐、质量不高的案件不予接收;倡导律所主任带头承办案件,确保每起案件都由业务能力过硬的专业律师负责办理。

  每两个月,市法援中心会邀请5至6名第三方律师对案卷进行评查,从初次接待记录、会见笔录,到证据材料的完整性、辩护意见的专业性,逐项开展质量评估。必要时,还会安排人员旁听庭审,并将公检法等办案机关对援助律师的评价意见纳入考核体系。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