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野苇草

2021-11-26 10:27| 编辑: 刘黎 | 查看: 419123| 评论: 0|原作者: 流萤

  
  那天,我去乘公交车。当时,没有一个同行者,连站台也显得孤零零的,在烈日下没精打采。车久久没到,找凉荫四处走走吧,忽然发现旁边水泥电线杆子下,有一点绿色,很是好奇。
  
  由于绿色太渺小了,几乎看不清楚它究竟是什么。我蹲下来靠近,看清楚它是一根带骨节的植物,类似竹子的一种细草。慢慢地琢磨,对照手机上的野生植物照片看,才发现竟是一根苇草。
  
  芦苇是湿地常见的植物,最喜潮湿。也不知道这一棵苇怎么回事,长在了这里。也许是鸟儿衔来的,也许是调皮孩子挖来的,也许是被谁抛弃的,总之这里一般不会有苇生长的。
  
  看看四周吧,蔚蓝天空中独有一轮骄阳在,高温下远处树间的鸟都不敢动弹,也不啼叫。根据我的经验,这种天气里小小的苇草芽是无法生存的。也许是它运气好吧,是前几日的连阴雨让一个“弃婴”在这里活了下来。
  
  苇草的根部有一片小小的绿苔,已经半干。看看预报,最近连续都是大晴天,我知道必须把它带走,栽到池塘边,或者河湾里,才能让它保命。小区里正好有一口大塘,碧水清流的,如果栽到浅水沙地卵石间,一定能活。
  
  打好主意,我放弃了乘车,就轻轻把苇草从一点泥巴里抠出来,让它细微的根须抓住一点干土。我用纸包住根须,又抓点老娘土,赶回了小区。来到大塘边,看到到处是垂钓者与闲散人踏出的脚印。我想如果栽下这根嫩苇,说不定会被谁一脚踏进泥里。
  
  犹豫了一下,折回家四处寻觅,终于找到小院树篱下的一只废弃小花盆。这是一个裂纹的仿青花瓷盆,很小,不过栽下这根无家可归的小芦草正好。无论如何,也算给了它一个小窝。我洗干净花盆,用鹅卵石堵住盆底的漏水孔,填上了树篱下腐叶酿成的黑泥土,把野苇草栽了进去。摁实泥土,浇了水,放在窗台上。
  
  由于事多,我把移栽的苇草忘了。隔日才想起来,跑到后窗台一看,让人欣喜。这小东西不仅没有死,反而变得青枝绿叶。我又洒点水,以保证泥土滋润。
  
  没有事的时候,我就站在窗旁观望自己的“作品”,看到沾着清水的苇叶滚动着水珠,柔软的叶片如眉展开,似画笔不经意点出的几笔,淡淡的,有模有样,心里特别愉快。
  
  这,是一个雅致的盆景,还是一幅画?不管是什么,总感到很有意思。一时搭手,救了一条小命,还完成了一幅精美的小画,不是很妙吗。正好近日借了一些古人的画集,特别是读了《芥子园画谱》,心血来潮,也比葫芦画瓢,肆意涂鸦。中国画源远流长,讲究意境。境有自然的,也有人造的。每一个画家都是造风景者。我向古人学习,微微一沾“花鸟”,就欲罢不能了。
  
  “人生本来一皮囊,不过饮食男女,浮生若梦,碌碌庸庸,终归尘土。然,人有一情,则不止于覆肌肤之寒,填枯肠之饥,复有文人之求也。文学的吟唱,艺术的涂鸦,无益于生物的繁衍,然世间偏偏有些痴人,拜石为乐,洗桐为心,踌躇花前月下,徘徊山上林间,琴棋度日,书画终生。”
  
  李安源在《芥子园画谱》序中写的文字,道出了文人墨客的心里话。写字画画,吟诗弄文,无补于物质生活,但确实是一种独到的精神享受。
  
  近日,我把这根野苇草精心养起来,并移到了桌上。每天看看它,成了我的生活。一个花盆,半寸天地,犹如大河深山;一根细苇,一点绿色,恰似无边湿地上芦苇浩荡。开窗,风来苇动;闭窗,风去苇静,气韵生动,气象万千,皆集于一点。
  
  晚上,坐在画桌之前,沏一杯清茶,等一轮明月爬上来。看看书,与古今贤者对话,苇也若一听众,又似恭谦的童子在旁。兴致来时,随意挥笔描苇,笔尖随着思想无限驰骋。每每至此,才感觉大千世界,不过意念一闪耳。
  
  一个花盆,一撮泥土,几滴清水,一根苇草营造出的意境满满。中外美学家都认为,生活的美并不是物质多少决定的,而是靠心情营造。一根野苇草,也可抵良田万亩,也能听出海浪松涛,全在心境。此言真矣!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上一篇:笔墨中的敬畏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