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上学的故事

2021-11-26 10:28| 编辑: 刘黎 | 查看: 290440| 评论: 0|原作者: 司学龙


  适龄儿童入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都这样要求。特别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国家依法强制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而且免费,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福利的体现。
  
  上世纪60年代,教育资源短缺,有的儿童入不了学,或上不起学,那时农村依然存在文盲。可我是幸运者,我虽然生长在农村,可爸妈都是教师,不到6岁就入学了,只是当年在农村没有学前教育这档子事,幼儿园看不到,所以我没有上过幼儿园。现在看到适龄儿童上幼儿园,还依然特别羡慕。现在农村不仅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就连幼儿教育也普及了,如今的儿童多么幸福啊!
  
  说起上学,现在回想起来有几样珍贵的东西丢失了。首先,孩子们结伴上学放学的快乐没有啦。我们小时候从来没有大人接送一说,家长一个学期能参加一次家长会就很不错了。那时说的是就近入学,上小学怎么也要三五里路呀,孩子们来回都是步行。现在学校办到家门口了,依然要接送,一到上学和放学时间,无论哪个学校门口那段路都堵塞,以前是自行车送,现在很多家长开车接送。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们不自由了,很少有自己的空间,放学后稍加放松一下的机会也被剥夺了。我们当年放学和同学一起回家,一路嬉笑打闹,不一会就跑到家了。过去一首儿歌叫《小二郎》,歌中唱道: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这也是孩子经受锻炼,在锻炼中享受快乐的宝贵时间,现在家长美其名曰保护孩子,实际剥夺了孩子经受锻炼的机会。那时上学放学孩子们都一块,这样不仅得到了锻炼,而且还增强了交往意识。我当年就是这样有意识地让女儿自己去上学,也很少去接她放学,这样她早早就有了交通安全意识,早早就晓得结伴而行的快乐。6年小学自行上学放学的锻炼,我认为至少使女儿拥有了自立自强的能力,增强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第二个宝贵的东西就是就近上学的好习惯没了。当年学生在哪上学都一样,而现在大家都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千方百计择校。于是有些家长无论如何也让孩子上优质学校,不惜重金上所谓的私立贵族学校,让孩子从小就过上了优越的生活,大手大脚花钱。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好学校,还就近购房,一些地方甚至炒作“天价”学区房。而那些上学“拼爹”、拼钱的怪现象,更急需得到改变。
  
  第三个就是过去学校的好传统之一老师家访似乎失传了。我们小时候,老师把家访作为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和必做功课,学校要求班主任一学期至少要把全班同学家访一遍,当面与学生以及家长一块沟通,对孩子学习成长都非常有好处。那时,学生和老师关系亲如一家,家长对孩子在校也特放心。现在都利用微信联系了,面难见,若是见面,也常是家长去学校开一个大型的家长会,这样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就疏远了。某种意义上讲是家访失传导致的。这样的好传统应该重新拾回来,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家访是实现孩子全面成长的手段之一,也是实现社会文明的基点之一,更是回归尊师重教最本质的措施之一。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