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听,蒙曼“说”阜阳

2024-4-25 09:52| 编辑: 刘黎 | 查看: 11123|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任秉文/文 郭海洋/摄|来自: 颍州晚报

 听,蒙曼“说”阜阳
从地理之要、人伦之厚、人文之美、未来之兴等方面
讲述阜阳的历史与人文


      蒙曼,全国妇联副主席(兼)、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她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传播,多次登上央视舞台,在“百家讲坛”栏目录制隋唐人物系列讲座,还在《平语近人》《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中国书法大会》等多个大型文化节目中担任文化嘉宾。
  
  4月24日上午,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暨颍淮大讲堂·高质量发展报告会举行。历史文化学者蒙曼应邀作专题报告。
  
  会上,蒙曼刚一登场,现场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来阜阳,自然“说”阜阳。当天,蒙曼以“佳人犹唱醉翁词——阜阳的历史与人文”为题,从地理、人伦、人文、未来等方面,带领大家探索了阜阳历史长河里的人文故事,展现了阜阳独特的文化魅力,并对阜阳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让与会者深受启发。
  
  阜阳地理之要—— 襟带长淮,控扼陈蔡
  
  “阜阳在古代为什么重要?首先淮河非常重要。”蒙曼说,淮河的重要,不仅是因为秦岭淮河是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更是因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管子都诞生在淮河流域。”
  
  阜阳在古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晋周处《风土记》具体点到了阜阳:襟带长淮,控扼陈蔡。”蒙曼说,这表明阜阳古时就控制着长淮这一东西大枢纽和陈蔡这一南北大枢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晋代伏滔《正淮论》说阜阳是‘东连三吴,南引荆汝’,‘三吴’指长江下游地区,‘荆汝’指长江中游地区。”蒙曼说,这一表述,将阜阳的地理影响范围由淮河流域扩大到了长江流域。
  
  为何阜阳的地理影响范围能够从淮河流域直达长江流域呢?这就不得不提一条人工运河。战国中期,魏惠成王六年(公元前 364年)迁都大梁(今开封),开凿了一条沟通黄河水系与淮河水系的鸿沟。
  
  “鸿沟由大梁南下,至陈入颍,再顺颍东南至颍尾入淮,直抵寿春城下。由此构成中原与江淮间的水道交通网,堪称古代水路版‘高铁’。”蒙曼说,鸿沟是让阜阳在全国交通网络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一条水系,“这一条水运大动脉,推动阜阳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保持了繁华。”
  
  此后,阜阳的兴盛也多与水运畅通有关。比如,隋唐时期,从长安出颍入淮,或由淮入颍,成为重要的南北要道。时至北宋,颍州因颍、涡两水连接开封,成为接近京畿之地。北宋名相苏颂说阜阳:“地濒淮颍,厥土良沃,水泉鱼稻之美,甲于近甸。
  
  阜阳人伦之厚—— 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
  
  阜阳不仅地理位置重要,且人伦厚,教化美。欧阳修盛赞这里:“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颍州志》也记载这里“里巷敦扶持之教,男女别饮食之筵”。
  
  讲到这里,蒙曼举了管鲍之交的例子。《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了管仲这样一段话:“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我认为真正的朋友是没有一头热的,这个时候管仲已经功成名就了,还能够把当年的这些事说出来,并将自己置于不利的地位,说他之所以取得成就全都是因为好朋友鲍叔牙成全,这十分难能可贵。”蒙曼说,这充分说明了管仲的心胸十分开阔。
  
  “在我看来,管鲍之交并不可以单纯地理解为鲍叔牙剃头挑子一头热;这两人都有过人之处,都有敦厚人伦之功。”蒙曼说,从朋友之义上讲两人交情深厚、彼此信任;从国家大的道义上讲,他们都对人伦有巨大贡献。
  
  “管仲于大处厚人伦,把人伦变成政策。”蒙曼说,管仲提倡以商止战,坚持法德并重、任人唯贤,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重法也重德,‘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价值观念至今仍闪耀着光芒。”
  
  “鲍叔牙于细处厚人伦,把人伦变成实践、变成真正的风俗。”蒙曼举了子贡和孔子关于“荐贤”对话的例子及曾巩的诗篇:“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道人心是矛戟,山前那得叔牙城。”说明鲍叔牙对于人伦的贡献及其对于后世的长久影响。
  
  “管鲍为政、交友的精神,及他们对于人伦的贡献,长久地影响着阜阳这片土地。”蒙曼说。如今,“好人阜阳”品牌效应日益彰显,累计入选“中国好人”133人、“安徽好人”165人,均居全省前列。
  
  阜阳人文之美—— 8位宰相先后知颍
  
  阜阳的政治地位在北宋时期达到了顶峰。苏颂说阜阳:“宋为畿辅,名公巨卿于焉,优游宰相起家。自庆历以来,贤士大夫往往经营其处,以为燕闲之地。”
  
  “事实上,从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到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的60年里,吕夷简、夏竦、蔡齐、程琳、晏殊、苏颂、欧阳修、吕公著等8位宰相先后知颍州,接力棒式地青睐阜阳。”蒙曼提到,其中,对阜阳尤其是颍州西湖贡献很大的是晏殊、欧阳修这两位宰相以及苏轼。
  
  “晏殊是在罢相后岀知颍州的。”蒙曼说,晏殊到颍州,开浚西湖十顷之阔,在颍州西湖北渚以北筑屋,因临西溪,名“清涟阁”。晏殊调离后,百姓念念不忘,后将“清涟阁”更名为“去思堂”。此外,晏殊还在阜阳留下了一曲《渔家傲》。
  
  “对颍州西湖贡献最大的应该是欧阳修。”蒙曼说,欧阳修一生八次来到颍州,并在颍州终老。他在颍州时,在西湖修筑了飞盖、宜远、望佳三桥,并写下43首与颍州西湖有关的诗词,全方位、长时段展现了西湖之美。
  
  欧阳修笔下,任何时候的颍州西湖都是美的,他说“轻舟短棹西湖好”;他说“春深雨过西湖好”;他说“画船载酒西湖好”;他说“群芳过后西湖好”……总之,他“平生为爱西湖好。”
  
  苏轼也在颍州西湖留下了许多传说。据说,宋哲宗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八月,苏轼从杭州移知颍州。曾阻止开挖八丈沟,罢黄河夫万余人,并疏浚西湖,修筑苏堤。关于颍州西湖,他也留下了流传至今的诗句:“太山秋毫两无穷,巨细本在相形中。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关于颍州西湖的诗还有很多。唐代润州司马许浑进京谋职路过颍州,作《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西湖请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开西湖吟咏之先。直到今天,吟咏西湖的诗篇文章仍在接续……
  
  阜阳未来之兴—— 佳人犹唱醉翁词
  
  “阜阳在古代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政治地位,都极其重要,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因此在百姓心中留下了要复兴昔日辉煌的基因。”蒙曼说,大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小到一座城市的繁荣复兴,民众的心理共识不容小觑。“这股共识的力量,必将汇聚成一座城市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认为阜阳古代的兴旺,与交通密切相关,今日的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交通。”蒙曼从水路与铁路并进,生态与业态共赢,人文与人伦齐美三个层面,对阜阳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蒙曼认为,阜阳未来之兴,一定兴在人文、兴在对当年为阜阳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人们的热切纪念。“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佳人犹唱醉翁词。”
  
  人间最美四月天,杨柳醉春烟。今日阜阳,生态人文俱美,如果欧公重游,当如其初至颍州西湖时一般感受:“平湖十顷碧琉璃,四面清阴乍合时。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