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他在黄土地里刨“黑金”闯出致富路

2020-4-25 16:09| 编辑: 王侠 | 查看: 30263| 评论: 0|原作者: 任 刚 通讯员 李仲光 田鋆生文/摄


    阜南县王化镇许寨村贫困户戎成瞰,在建筑工地干过杂活,做过汽车钣金工,如今返乡种植黑木耳致富,成为十里八村的致富能手。
    今年38岁的戎成瞰,小时候家里人口多负担大,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儿时记忆中,戎成瞰没有添置过新衣服,都是穿姐姐哥哥穿后改过的旧衣服,一年到头,连肉都很少吃过。
    初中毕业后,戎成瞰到山东的建筑工地上打工,每天抡大锤砸线管,一天工作下来,劳动强度大,吃饭时连端饭碗的力气都没有。虽然辛苦,一年也就挣个两三千元,全都寄给家里补贴家用。两年后,因身体吃不消,戎成瞰辞工。
    2001年春节后,戎成瞰揣了300块钱跟堂哥到浙江打工。因为没技术,他连续三个月没有找到活,无奈回到家跟亲戚学习两年汽车钣金。非典期间,他到浙江给一家私人企业做汽车钣金工,一开始月工资4000多元,不久涨到6000多元。
    三年后,戎成瞰跳槽到另一家汽车钣金企业,月平均工资10000多元,在此,他一干就是14年。
    戎成瞰母亲过世早,年逾七旬的父亲患胃病,长年服药,还有肺炎的老毛病,一到阴天呼吸困难,整日咳嗽不止。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做汽车钣金更伤身体,加上地方政府积极鼓励返乡创业,2017年春节过后,他选择留在家乡发展。
    经过考察,戎成瞰发现黑木耳种植收益极高,营养价值高,而且本地秸秆丰富,市场需求旺盛。为此,他利用一年时间到山东学会了黑木耳的种植技术。2018年,他尝试种植大棚黑木耳5亩,在本地就销售一空,获利8万元。去年,他种植大棚7亩黑木耳,获利10万余元。
    今年,戎成瞰巧打时间差,采用轮作方式先种植早春大棚西瓜,再种植黑木耳8亩,以此提高大棚产出效益。大棚西瓜种植上利用鸡粪、牛粪发酵、木耳废棒做肥料给西瓜施肥,如今,西瓜长势喜人,预计5月中旬西瓜上市。7月种植黑木耳,11月底即可采摘。“正常年景,预计西瓜及木耳亩均效益最低达1.8万元。”戎成瞰告诉记者。
    下一步,戎成瞰在个人增收的同时,打算把自己学到的黑木耳种植技术无偿传授给村民,辐射带动黑木耳种植,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