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牢记殷殷嘱托 勇闯改革新路丨阜南蒙洼:人水和谐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2024-8-17 10:41| 编辑: 刘黎 | 查看: 1566| 评论: 0|原作者: 大皖新闻记者 王振宇|来自: 安徽网

        2020年8月18日,在安徽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阜南县王家坝闸、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深水鱼,浅水藕,滩涂洼地种杞柳。鸭鹅水上游,牛羊遍地走,观光农业助增收。”阜南县委宣传部负责人告诉大皖新闻记者,这“五水一牧”是当地适应性发展生态农业闯出的新路径,目前该县因地制宜抢抓发展机遇,人水和谐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王家坝今年汛情如何?红亮箱包搬进产业园生意咋样?西田坡庄台人居环境好吗?8月13日,记者来到这些地方进行实地探访。

平静的王家坝闸

8月13日,记者来到王家坝闸看到情景与一个月前变化很大。蒙洼大桥两侧洪水已经退去,王家坝闸在阳光下显得非常平静。站在闸上远远望去到处是绿油油的庄稼,处处是铺满荷叶的池塘。附近还有数百亩的芡实塘,塘中采摘芡实人员走动时,不时,惊起白色的鸟群。

而7月中旬,记者来到这里时,群众还在谈论今年会不会开闸蓄洪.当时,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王家坝站水位7月13日16时12分涨至警戒水位27.5米,并继续保持了10多个小时的上涨。到7月14日6时30分,洪峰顺利通过王家坝,最高水位达到27.91米后开始缓慢回落。

来到王家坝抗洪纪念馆,记者在一楼大厅看到,一侧墙写有:毛泽东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1953年建成至今,王家坝闸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洪水洗礼,先后16次开闸泄洪。虽然时代在变,王家坝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奉献精神一直传承至今。当地人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换来了整个淮河流域的安澜,成为淮河防洪的“安全阀”。

鼓了“钱袋子”还能带孩子

“王家坝镇的红亮箱包厂,随着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工厂也搬到了产业园。”8月13日,阜南县王家坝副镇长杨冠友告诉大皖新闻记者,现在新厂房也开始生产了。

8月13日,记者走进王家坝红亮乡村振兴产业园,探访这里的变化。记者一走进生产车间,就看到一派繁忙景象,箱包在缝纫机前的众多女工手中,不停地游走,转眼间一道工序已完成。

“我们在这做工一个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中午不想回家,厂里还有食堂。”郎泽英一边做工,一边告诉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她在这里打工挣钱,还能兼顾着带孩子。这里是计件发工资,家里有事忙不过来时,可以请假回家带孩子。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地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特色产业集群,谋划总投资14.5亿元,建设王家坝红亮乡村振兴产业园等101个乡村产业项目。2020年以来,已建成标准化厂房 112栋、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形成王家坝、黄岗等10个特色产业园区,带动就业10500余人。

据了解,今年24岁的王超前两年前从滁州学院毕业,如今已经从父亲王恒亮手上接过了阜南红亮箱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亮箱包”)的“接力棒”。

阜南县政府负责人表示,分两期建设王家坝红亮乡村振兴产业园,总投资1.75亿元、占地83.3亩。该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00余万元,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500余人。

据悉,下一步,阜南县将围绕箱包、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国泰汉帛、华翔羊毛衫等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助推产业园做大做强,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致富,实现“务工”与“务农”、“钱袋子”与“带孩子”兼顾,不断修复社会结构、恢复家庭功能,让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当地芡实已注册“王家坝振兴”商标

“收鲜芡实就像割韭菜一样,一季子可以收10次左右。”王家坝红亮乡村振兴产业园出来,记者又来到王家坝镇仁超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亩地一般收入在五六千元,现在流转土地520亩。

记者在现场看到,种有芡实的水塘里有几名工人在采摘芡实。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王家坝镇仁超种植基地成立于2018年,带动贫困户土地入股124户,户均年增收1200元。目前带动务工50多人,人均年收入1.5万元。主要种植鲜食芡实,芡实初加工设备完善,建设库容100立方米小型冷库一座,能够满足生产加工需要。2022年注册了“王家坝振兴”商标,产品畅销苏州、六安等地市,年产值300多万元。

庄台成了“网红打卡地”

走近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一条整洁道路通向庄台。庄台入口是西田坡农产品展销中心。“这里都是当地群众自己种植的土特农产品,购买不方便带的话,还可以快递。”记者一走进展销中心,就看到游客在和销售人员交流。

“现在天气太热,游客不是很多。”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党总支书记李敏告诉记者,以前,是为了规避水患修建了庄台。现在庄台成了当地特有的文化。每年春暖花开时候游客特别多。

据了解,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始建于1953年,1991年进行加高加固,是安全庄台。截至目前,已搬迁88户333人,剩余36户93人。其中,外出务工上学14户45人,现居22户48人。

西田坡庄台还是阜阳市委党校、阜南县委党校党性教育现场学习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客近10万余人次。近年来,利民村持续深化环境整治,实施庄台“五化”建设(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提升庄台主干道1条,改造公厕2处,新建了停车场、小广场,村庄居住环境显著提升。2023年8月,建设西田坡农产品展销中心,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特色农副产品、开发西田坡庄台文创产品,截至目前销售额达9万余元。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