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打造了城市矿山,形成了年回收利用废旧蓄电池、废铝材、废塑料400多万吨,再生铅产能99万吨的能力;创新赋能,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再生动力电池年产能1亿只以上,全国每5只动力电池就有1只是“界首造”。 吞“废”吐“金”,循环经济产业在十几年时间内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蝶变”,工业产值、税收占比七成以上。 锚定“千亿级产业”目标,界首循环经济正在绿色化、智能化的新赛道上疾驰。 从无到有 循环经济挑起工业经济脊梁 冬日,阜阳界首高新区田营科技园,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工人正紧张地在生产线上忙碌,每天有20万只电池发往全国各地。该公司年产电池8000多万只,主要以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为主,为多家知名品牌电动车厂家配套。 “我们来这里投资设厂主要是看中铅锭资源丰富,运输、制造成本低。”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每年消耗园区产出的再生铅40多万吨,节省了原材料采购物流成本。 田营科技园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再生铅绿色回收利用基地和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新能源生产基地。园区年可回收利用废旧蓄电池160万吨,年产再生铅近100万吨,加工蓄电池2800万千伏安时,分别占全国产能的1/3、1/5。每年近百万吨废旧铅蓄电池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为焕然一新的新型铅酸蓄电池。 在全国占据“一席之地”并非一日之功。界首的田营、光武、西城等乡镇、街道,有着回收废旧铅铝等金属和废旧塑料的传统,勤劳的界首人一点点打拼,拓宽回收版图,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废旧铅铝和塑料回收网络。 在和收购伙伴接触中,聪慧的界首人又想到了在家门口办工厂,让“垃圾”变资源。于是一个个炼铅厂、炼铝厂、废旧塑料加工厂应运而生,实现了再生资源从无到有的转变。 界首主政者借机因势利导,扶持再生铅锂、再生塑料和再生铜铝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以再生铅产业为例,早在1999年,该市就将年产2000吨以上的10多家再生铅加工企业,从村内统一搬迁到远离村庄的陶庄湖,即现在田营科技园内,实行集中建设、集中管理、集中治污,其余一些小作坊加工点全部取缔拆除。 自2005年以来,园区企业不断壮大,成为我省产业链条最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园,不仅形成“进来一只旧电瓶、出去一只新电瓶”的闭合式铅酸蓄电池再制造产业链,还逐步向锂电池、铅炭电池、石墨烯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产业链拓展。 规模是产业基地发展的基础。目前,界首市再生资源产业以废旧蓄电池再制造、再生塑料回收加工利用及再生铜铝循环利用产业为体系,已建成三个链条完整、设施完备、工艺先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科技园。 “界首循环经济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萌芽,至2008年兴盛,再到2012年成为全国行业的佼佼者,界首‘无中生有’打造的特色一路领跑全国行业。”阜阳界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曹伟介绍,尤其是近年来,界首市委、市政府对再生资源产业重新进行把脉问诊,坚持以循环经济理念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把“草根经济”引向规模化、规范化、集群化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园区开发、科技引领和品牌打造,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之路。循环经济产值占该市工业总产值的七成以上。 如今,循环经济产业这颗种子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界首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从优到强 “千亿级产业”梦想“追则能达” 近日,中国(界首)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指数二期研究正式启动。该指数意在通过新的指标体系,在上一轮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探索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绿色发展之路,为界首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数字参考,提供循环经济建设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界首模式”。 更早些时候,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双碳”战略大会在界首市召开。600余名循环经济领域资深专家学者、技术骨干和企业家汇聚一堂,围绕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等展开交流研讨,共同把脉新形势下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建言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界首循环经济之所以能引起行业关注,在于当地打造了“循环经济产业”这块响当当的全国品牌。循环经济不仅支撑了界首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还生发出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等多重效益。 ——经济效益。近年来,界首循环经济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年均产值、税收均逐年大幅增长,循环经济产业对界首工业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75%以上。 ——社会效益。界首循环经济产业已带动近5万多个家庭致富,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以上,催生了众多千万富翁,培育诞生了两家百亿企业,并带动当地制造业、商贸物流、信息通信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资源效益。近年来界首循环经济资源产出率已达98%,为我国资源节约作出了突出贡献,大大减少了国家对原生矿产资源的开发,降低了金属冶炼中的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和土地资源占用率。再生塑料循环利用产业年加工利用再生塑料260万吨,可节约石油1000万吨,相当于少建8个中型化工厂。这些都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具体实践案例。 ——生态效益。界首市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常年有10万余人从事废旧物资收购、运输,既为界首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又通过这支收购大军实现了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广泛收集、集中处理和再利用,极大地减少了资源浪费和面源污染的发生。 当前,新一轮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新赛道上万马奔驰,界首循环经济面临规模效益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需要进一步升级、生产工艺需要进一步改进等问题。下一步,界首循环经济该怎么干,才能在新赛道上一路奔跑、继续领跑? 对此,界首提出了打造千亿园区的愿景。“希望未来几年能够实现千亿园区、千亿产业的目标,我们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够在国内国际上更有竞争力,能够做出来一个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最优路径,为向世界输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提供中国视角。”曹伟说。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界首市推出了一套新打法。加大招商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完善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等孵化链条,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效;发挥科技担保作用,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政策供给,强化政策落实。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探索了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界首样本”的界首市,正在不断深化再生资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速绿色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新高地,力争为全国乃至全球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界首方案”。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