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凳上聊一聊,多年的心结解了!”近日,界首市大黄镇鸭王村村民金某芳终于舒展眉头。 原来,她与婆兄弟郭某因土地纠纷僵持6年之久,在村调解委员会和“五老”人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坐在小板凳上敞开心扉,最终冰释前嫌。 “这种调解方式特别接地气。”鸭王村党总支书记王运伟介绍,村里建立“小板凳协商议事会”机制,由老党员、老干部等“五老”人员组成专班,把调解现场搬到村民家门口。今年以来,村里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3起,调解成功率达98%。 在界首市邴集乡董寨村,每月一次的“板凳会”已成为干群互动的固定节目。干部群众围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而融洽。 “土地流转租金什么时候发?”“新农保提档需要什么手续?”面对村民的提问,村党总支书记董国玉一一作答。能当场解决的立即拍板,需要协调的承诺限期回复。据统计,今年以来,该村通过“板凳会”已收集意见建议56条,解决实际问题42个。 “过去反映问题要跑好几趟,现在干部主动上门听意见。”村民崔大爷感慨道。 邴集乡有关负责人表示,“板凳会”不仅是议事平台,更是政策宣传的“广播站”、凝聚共识的“议事厅”。通过这种形式,既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又推动了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 小小板凳,承载民生大事。界首市委社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正总结推广“板凳工作法”,通过“干部下沉、服务前移”,推动基层治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目前,这一做法已在该市18个乡镇、街道推广,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200余个。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