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颍上县慎城镇下溜社区,有一段跨越十年的邻里情谊,温暖而动人。自2015年与定居在该社区的藏族大妈次力卓玛相识后,杨立章、杨书章兄妹视这位老人为亲人,经常前往老人家中,为老人义务理发、收拾房间,帮助购买生活物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真谛。 杨立章(左)、杨书章(右)兄妹与次力卓玛 “多亏了这俩孩子帮忙” 5月3日上午,记者在颍上县顺河南路找到了“星尚殿堂”理发店——一家在当地公益圈颇有名气的理发店。杨立章兄妹身穿志愿者红马甲,手拎两箱牛奶,正准备出门。“卓玛阿姨的老伴不久前过世,我们正准备去看看。”杨立章说。 随后,记者与他们一同前往。 不仅是理发师,杨立章兄妹还是颍上县红雨伞志愿者协会的会长和副会长,并且都是“阜阳好人”和“颍上好人”。多年来,兄妹俩携手探望孤寡老人,帮扶弱势群体,参与了多次的公益活动。不过,近年来他们牵挂最多的,还是家住不远处的八旬老人次力卓玛。 “阿姨在家吗?”杨书章连续摁响门铃,片刻后,次力卓玛打开了房门。“你们那么忙,还来看我……”老人边说,边将记者和杨立章兄妹迎进房间。 “阿姨,给您理理头发吧。”杨立章照例取出剪刀梳子,老人却摆了摆手:“今天算了,没那个心情。你们陪我聊聊天吧。” 拉着兄妹俩的手,老人对着记者感慨:“这么些年,多亏了这俩孩子帮忙,让我省了不少心。” “你又多了一对好儿女” 杨立章兄妹与次力卓玛相识,源于十年前。 2015年7月的一天,一场暴雨席卷县城。杨立章正刷着手机,忽然看见店门不远处,一位拄拐老人跌倒在地。他赶紧冲出门,将老人搀扶进店内。老人正是次力卓玛,当天买菜归来,因为暴雨来得突然,地面湿滑,不慎当街跌倒。 简单交流后,杨立章得知老人自1980年随丈夫定居颍上,长子在外工作,女儿出嫁,老伴和小儿子患病,家里全靠她照顾。于是,他在雨停后搀扶老人回家,又义务给她老伴和小儿子理了头发。 从那以后,杨立章兄妹每周只要有空闲,便赶到次力卓玛家,帮她买菜购物、义务理发、收拾家务。随着探望次数增多,邻居们纷纷跟老人打趣:“你这是又多了一对好儿女啊!”对此,次力卓玛总是呵呵一笑,予以默认。 次力卓玛告诉记者,有一次,兄妹俩上门时,一进屋就直奔卧室。原来他们闻到房间有异味,发现是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伴弄脏了床铺。兄妹俩二话不说就帮忙收拾房间,开窗通风,还为老人擦身换衣。 “让温暖一直延续下去” 次力卓玛是杨立章兄妹长期帮扶的对象之一。实际上,他们在公益道路上已奔走了20余年。 2003年,兄妹俩在北京市通州区上营社区开了家理发店。有一天,一位头发胡子乱糟糟的老人被儿子背着来到理发店。杨立章一问才知道,老人因身体瘫痪,已经有半年多没外出理发,之前去过别的理发店,都被拒绝。 杨立章当即为老人理发。由于老人的头发长时间没有修剪,他用了近一个小时才理完。老人的儿子拿出100元酬谢,被杨立章婉拒,并表示“以后老人再理发就直接打电话,我一定上门服务”。 从那以后,杨立章在北京经常参与志愿服务,并于2007年在当地社区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5月,他被评选为“通州区十大风尚人物”,9月又被通州区建委评为“社区服务之星”。 2009年,杨立章兄妹返回家乡颍上,也将爱心带了回来。2018年1月,他们成立了颍上县“红雨伞”志愿者协会。多年来,兄妹俩一直以理发店为站点,联系老兵、孤残老人、留守儿童到店里免费理发,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并长期组织开展“敬老月”“圆梦助学”等公益活动,先后帮助贫困学生280名,资助贫困大学生13名。 杨立章兄妹与次力卓玛大妈的十年情谊,如今已成为下溜社区最动人的邻里故事。“我们会继续关爱像次力卓玛这样的长者,让这份温暖一直延续下去。”杨立章表示。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