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成本华:将微笑定格在战火中

2025-6-30 15:27| 发布者: 刘黎| 查看: 860| 评论: 0|来自: 中安在线

摘要: 在安徽牺牲的抗日英雄中,有一位特殊的女战士,她被捕后历经酷刑却临危不惧,慷慨就义前笑对生死,她就是成本华。成本华(1914—1938),安徽和县人。1938年在和县保卫战中被日军俘获,她宁死不屈,在侵华日军的屠刀
       在安徽牺牲的抗日英雄中,有一位特殊的女战士,她被捕后历经酷刑却临危不惧,慷慨就义前笑对生死,她就是成本华。

  成本华(1914—1938),安徽和县人。1938年在和县保卫战中被日军俘获,她宁死不屈,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下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4岁。在马鞍山市和县的和含抗日根据地陈列馆里,成本华的亲属驻足良久。

  成本华侄女 成迺玉:她是我姑妈,她是为国(牺牲),不叛国。

  成本华侄曾孙 成亮:成本华是我们整个家族的骄傲,面对日军的酷刑和死亡威胁,她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一直深深影响到我们整个家族。

  成本华,1914年出生在和县历阳镇高巷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与爱国青年刘志谊结了婚,一起加入和县抗日人民自卫军。1938年5月,在阻击日军入侵和县的战斗中,丈夫牺牲,成本华不幸被俘。

  马鞍山市和县新四军研究会 副会长 陈其才

  (被)俘虏以后,日本的摄影记者,当时就拍了一张照片,就是逮了一个战俘,是穿(系)着这个童子军的皮带,穿着部队的旧衣服。

  在和县档案馆里珍藏着的这幅照片,是日本朝日新闻社在1938年5月20号出版发行的《支那事变画报》临时增刊第十六辑上发表的,图下的日文注释显示:和县城门上抓到的唯一敌军士兵、女俘虏成本华,她的腰带上带有“中国女童子军”的字样,这名抗日顽固分子没有吐露丝毫军事机密。

  马鞍山市和县档案馆 副馆长 丁政

  这个是成本华的第一张照片,画报中,四个日本军人围着她,从不同角度打量着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成本华的宁死不屈的精神。

  与刊登第一张照片的画报仅一天之隔,1938年5月21日,《支那事变画报》第二十八辑中出现了成本华的第二张照片。照片中的成本华尽管受尽折磨,却见她双手交叉在胸前,昂然挺立、无所畏惧,嘴角挂着藐视的一笑。

  马鞍山市和县档案馆 副馆长 葛君

  这张照片是成本华临刑前留下的,当时日军为了宣扬自己所谓的战果,拍下了这张照片,并刊登在了他们的《支那事变画报》上,但他们没想到,成本华面对死亡,没有丝毫畏惧,反而露出了令日军胆寒的笑容。

  正是这样的笑容,让日军随军记者写下了这样的日文注释:和县俘获的中国女士兵(中国女童军)成本华。

  马鞍山市和县档案馆 副馆长 葛君

  面对日军的刺刀,她拒绝下跪,挺直脊梁、从容赴死,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不屈精神的典型代表。

  英雄虽远去,精神永不朽。2015年,和县在得胜河畔桃花桥北岸专门修建了成本华纪念广场,广场中央成本华的青铜雕像傲然耸立、注视远方。

  马鞍山市和县青年党员 杨洁福

  看着她面对敌人那从容不迫的坚定眼神,我深有感触。她牺牲时不过24岁,却能为了国家和人民舍生忘死,我(们)决不能辜负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

  马鞍山市和县新四军研究会 副会长 陈其才:

  成本华临危不惧、慷慨赴义的光辉形象,她体现了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精神,她用生命谱写出了英雄的战歌,不仅是凝聚着民族的气节,也值得我们后人永远铭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