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家住颍州区鼓楼街道清河社区的抗战老兵王景春,收到了有关部门为他送来的由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这枚纪念章见证了这位97岁新四军老战士的抗战岁月…… 1928年,王景春出生在河南永城一个村子。他10岁那年,日军攻陷永城县城。 “日军的凶残,我到现在都忘不了!”王景春至今记得,当年日军在当地连续数日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 直到1939年,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挺进永城。这支队伍受到百姓拥护,爱国青年争相参军,王景春的三叔王凤君便是其中之一。 日军的侵略罪行和新四军的英勇抵抗,让王景春加入新四军的意愿愈发强烈:“我也要上战场杀敌!” 机会很快来了。1943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学校学习的王景春,经老师引荐,与16名同学一道奔赴新四军驻地,如愿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因年龄尚小,他被分配到通讯连,负责传递作战指令。 在部队里,王景春迅速成长,先后参加了多场战斗。 其中,发生在河南夏邑八里庄的战斗,王景春记忆犹新。 八里庄是顽伪合一的李光明驻地。李光明自恃有顽、伪军的支持,作恶多端。拂晓时分,号角吹响,王景春所在的新四军战士们奋勇冲锋,一路势如破竹,全歼李光明部,缴获枪支千余支、子弹两万余发。 战斗中,王景春冒着炮火在阵地间穿梭,将首长的一道道作战指令准确传递到前线…… 1945年,王景春已成长为一名可以冲锋陷阵的战士。当年8月27日,新四军向在永城负隅顽抗的1700多名敌军发起进攻。凌晨,炮火轰鸣,总攻正式打响。战士们搭起简易浮桥,冒着枪林弹雨冲锋,架起云梯向城头攀爬。由于浮桥狭窄、敌人火力密集,王景春不慎跌落河中。危急时刻,班长一把将他拉起。王景春顾不上查看身上的伤口,转身再次冲向云梯,继续跟随战友冲锋。在战士们的英勇拼杀下,战斗大获全胜。 “日军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能上阵杀敌,就算九死一生我也义无反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人语气坚定地说。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景春又参加了解放战争。1953年,他转业到地方,在临泉县默默奉献数十载,直到1993年光荣离休。 离休后,王景春始终没有忘记“使命”。他经常给后辈和一些年轻人讲述抗战故事。“要让年轻人了解那段历史,永远不要忘记历史,多读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继续为国家作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