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记者来到颍上县人民医院呼吸科病房时,98岁的抗战老兵唐连友,正向病友们讲述80多年前在山东抗日前线当传令兵的经历。当他讲到与日寇拼刺刀的场景时,眼中泛起点点泪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 “父亲一直都喜欢讲他在抗日战场上的故事,今天来检查身体,跟病友熟络起来,又讲起当年的事,没想到这么多人都爱听。”唐连友的小儿子唐永安说,他从小就听父亲讲抗战故事,很多细节已经烂熟于心。 1943年,唐连友刚满16岁。那年春天,他的大哥被国民党抓壮丁,后来在半路上跑了回来。家人把大哥藏了起来,没想到对方又把唐连友的父亲抓起来逼他交人。“没办法,我就替大哥去了,在部队里当传令兵。”唐连友说,他跟着部队开赴山东后,很快便参加了战斗。 唐连友所在的部队,大部分都是被抓来的壮丁,武器和给养都不能跟日军相提并论。然而,在日本侵略者面前,他们没有丝毫退缩。 “记得有一次,双方的子弹都打完了,我们班的战士就开始跟日军拼刺刀,一口气杀了十几个敌人。”当时的情景,唐连友记忆犹新。 在山东的两年多时间,唐连友和战友们与日军正面交锋,不少战友牺牲。 在山东省烟台市一处陵园里,长眠着数千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有的就是唐连友亲手掩埋的。“80多年了,我做梦都想回去看看这些曾经跟我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唐连友说。 作战过程中,唐连友听说了中国共产党抗日部队的英勇事迹,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便心生向往。 1945年7月,唐连友在山东枣庄遇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队伍,跟着他们一起抗日。” 抗日战争胜利后,唐连友又参加了解放战争,还荣立了二等功,并于194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9月退伍返回家乡颍上县新集。 直至现在,唐连友头顶和左腿上还有3处弹片留下的伤痕,那是他多年战斗留下的印记。这些年,唐连友经常给后辈讲自己的抗战故事。“如果再选择一次,我还会上战场!”每次讲到战争的激烈之处,他便激动地说出这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