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阜阳是一个纯粹的“客源输出大市”,或奔走他乡务工创业,或游历四方开阔眼界。 现在,是时候刷新这一认识了。 省文旅厅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阜阳共接待游客2417.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4.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96%、10.44%,超过安徽全省平均水平。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全市重点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49.62万人次。 而且,不止是今年。2024年,阜阳跻身中国城市消费能力50强、位列全国网红城市潜力榜第三名,全年接待游客超4000万人次、旅游收入320亿元,增长率均居全省前三。 文旅正在成为阜阳发展的新看点,但摆在阜阳文旅面前的挑战和机遇一样巨大。 国庆中秋假期,我市各大商业街区人流如织,展现了阜阳“夜经济”的蓬勃活力。图为阜城双清湾水街的节目演出现场。全媒体记者 庞诚 摄 一座平原城市,没有名山形胜,缺少古迹古刹,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城市文旅发展比拼中“出圈”并赢得一席之地呢? 省委“创新之问”给出解题方向:因地制宜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走出一条打造全国全域旅游先行区的阜阳路径。 “根据自身的文旅资源禀赋,我们正在探索与大型旅游目的地城市错位发展的路径。”市文旅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振表示,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工作思路,阜阳聚焦引客入阜工作,积极开拓长三角等地文旅消费市场,并通过支持本地旅行社整合资源、优化线路、提升服务品质等举措,逐步提升阜阳文旅产品的竞争力。 方向找准了,好事就会发生。 就在不久前,首个上海百人旅行团到访阜阳,这些来自“魔都”的游客,对“馍都”阜阳的独特历史底蕴和浓厚的城市烟火赞不绝口。接下来,还会有200人团、300人团、600人团来到阜阳。 无独有偶,已举办了6届的斑马音乐节,已举办3场的阜阳马拉松,吸引了数十万人从全国各地奔赴阜阳之约,“斑马”“阜马”成安徽文旅发展的头部品牌。 双清湾水街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功举办第三届“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皖北旅游大环线”“皖北旅游嘉年华”主场活动。 ……随着阜阳文旅创新发展“先手棋”的推进,更大、更多的变化还将持续发生——围绕“一核一廊两翼多极”总体布局,全力塑造“千年文脉、烟火水乡、暖城阜阳”城市文旅特质,通过“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模式,将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产品和业态。 聚焦“烟火水乡、暖城阜阳”文旅总品牌,围绕数字文化、文旅融合、体育消费等新增长点,系统打造“触摸阜阳千年文脉”“品味阜阳烟火水乡”“暖城阜阳以解乡愁”三大文旅体商协同促消费系列活动。 主动搭建合作平台,发起阜阳城市圈文旅联盟和皖北文旅发展圈、加入东坡文化城市联盟等,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拓展与皖北城市圈及东南亚市场的联动合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阜阳文旅的崛起,也为阜阳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土壤。 省委“创新之问”提出,如何以科技创新催生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阜阳的解答是: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淮河风情百里画廊、梦幻冰雪世界文旅综合体、岳家湖潮创乐园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相继落地,乐地·颍淮之光、558文创园飞机空中西餐厅等一批“小而精”项目同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业态层出不穷。 据统计,上半年阜阳文旅产业链共有90个项目录入省“双招双引”综合调度管理平台,总投资67.179亿元;全市45个文化旅游领域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7.4亿元。全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规上服务业企业增至32家,较上年度新增12家。阜南县金源柳木工艺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入选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 好风凭借力,阜阳文旅的未来更加绚烂。“我们将着力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力争全年接待游客4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0亿元。”曹振说。 他表示,接下来,阜阳文旅将继续深入发掘“千载名城、千古名相、千年伯乐、千万人民”厚重历史人文底蕴,发力塑造“千年文脉、烟火水乡、暖城阜阳”城市文旅特质,顺应文旅消费“四个转变”大趋势,系统谋划打造“触摸阜阳千年文脉”“品味阜阳烟火水乡”“暖城阜阳以解乡愁”三大文旅品牌矩阵,努力实现群众增收、企业营收、政府税收“三提升”。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