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阜阳方案”公布

2020-3-23 08:58| 编辑: 刘黎 | 查看: 42043|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方松高|来自: 颍州晚报

努力打造带动皖北、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近日,市发改委全文公布了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阜阳市贯彻《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我市将以高铁全覆盖为契机,深化与长三角中心区的合作,加强区域重点城市建设;主动参与长三角分工协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打造长三角联通中原经济区的开放枢纽,奋力建设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努力打造带动皖北、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锁定发展目标 到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前列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前列,人均水平与长三角中心区、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乡村、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融入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市人均GDP与长三角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5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2.3:1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
  
  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6%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铁路总里程达到65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争取突破370公里,阜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50万人次,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
  
  公共服务共享水平显著提升。人均公共财政支出增速高于长三角平均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1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
  
  到2035年,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机制体制高效运转,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产业分工与互补的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一体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长三角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构建“一核三区” 高水平建设区域重点城市
  
  《实施方案》提出,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区、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淮河生态经济带中部崛起区深层合作,三位一体推进区域重点城市建设。
  
  构建“一核三区”优势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即: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核心,建设界首太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临泉阜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颍上全域旅游先行区。
  
  打造城市建设新标杆,统筹推进“一湖两河一洲”建设,打造滨河漾水的休闲带、贯河纵联的交通带、迎河多彩的产业带。
  
  全面推进双清湾中央商务区建设,制定中央商务区产业发展规划、三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及招商优惠政策,力争到2022年建成约120万平方米的环双清湾中央商务区,打造科技研发、创意创新、金融商务、文化展示、大数据互联网基地等现代服务业集群,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高水平推进西湖新区和高铁、机场新区规划建设,依法依规推动西湖景区退耕还湿土地报备、西湖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复、生态红线调整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西湖风景名胜区一期、二期建设,研究制定西湖新城区产业招商方案;实施高铁、机场新区三年建设方案,按时完成阜阳机场扩建、阜阳西站站前广场、地下空间工程等的建设,启动站前商务区宾馆、酒店、写字楼、贸易港等项目建设。
  
  发挥四大优势 积极承接长三角中心区产业转移
  
  发挥人口、交通、政策、后发四大优势,深入实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主动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积极承接长三角中心区产业转移,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地。
  
  聚焦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建材、能源化工、绿色食品五大主导产业,力争打造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另外,依托界首资源循环利用国家级新型示范基地、太和肖口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国内知名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形成涵盖绿色建筑、建筑新材料、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玻璃及木制品特色精深加工的产业体系,建设重要的绿色建筑建材产业基地;推进安徽皖北(阜阳)现代化工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新兴能源基地和煤化工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酒及饮料等产业,高质量建设长三角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壮大现代农业、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现代医药与纺织服装等五大特色产业。高标准建设“1+7”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体系。制定《阜阳市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以1个省级承接产业转移集聚试验区为核心,7个市级承接产业转移集聚试验区为支撑,打造长三角产业转移优选地。
  
  依托阜阳经济开发区(阜合现代产业园区)建设省级承接产业转移集聚试验区。建设阜阳(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级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太和经济开发区市级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颍东、颍泉、颍上、阜南、临泉经济开发区市级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
  
  建设基础设施提升阜阳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积极对接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专项规划,着力完善网络、扩大能力、提高水平,增强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提升阜阳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推动“米”字型高铁网构建。以融入长三角通勤圈、高效对接中心区为导向,加快推进一批重大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打造链接长三角与中原城市群的交通节点城市。协调推进京九客专阜阳—黄冈—九江段、淮北—宿州—蒙城—阜阳城际铁路蒙城—阜阳段、沿淮城际铁路阜南—蚌埠段、驻马店—阜阳—蚌埠城际铁路驻马店—临泉段、南阳—驻马店—阜阳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阜阳动车运用所规划建设。
  
  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及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畅通高速公路通道,协调推进合肥—周口高速公路合肥至霍邱至阜阳段和颍上南照至临泉段、阜阳—潢川高速公路阜阳至淮滨段、徐州—淮北—阜阳高速公路阜阳段建设,打造阜阳“绕城高速”路网。加强高铁站点与城市公交系统衔接,推动城市公交BRT建设,谋划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的建设。
  
  打造区域性铁空联运枢纽。提升民航直达运输能力,加快推进阜阳机场扩建工程,推进界首、颍上、太和等通用机场建设。打造快捷便利的铁空联运模式,建立铁空联运“直通模式”,实现“零换乘”无缝对接。推动临空产业发展,谋划建设商业、办公、酒店、文化、住宅、旅游集散等功能区及空港物流产业园。
  
  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加快公共服务制度接轨,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提升全市人民在一体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提升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水平。推动阜阳师范大学与中心区优质高校合作,构建一流学科联合体。积极引进中心区一流大学设立研学基地。支持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市职教园区,争取加入长三角地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支持鼓励职业教育类学院与中国长三角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浙江)、软件职业教育集团(江苏)、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上海)、国际商务职业教育集团(安徽)合作,提升办学水平。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深化协同合作模式。通过组建专科联盟、建立名医工作站等多种形式,在双向转诊、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密切合作,建设阜阳市人民医院与南京鼓楼医院、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与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等专科联盟。支持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托管颍上县人民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发展。深入挖掘颍淮文化,重点提升阜南柳编、颍东刻铜、临泉毛笔等国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深化与长三角中心区旅游管理部门、星级景区及旅游企业的合作,策划以阜阳为目的地的精品线路。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