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大早,临泉县兄弟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辣椒大棚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装上配送车,发往商超、农贸市场。“家乡这片希望的田野,最适合播种梦想。” 临泉县兄弟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雷说,回家种菜的念头,多年以前就在他心中萌生。 1995年,16岁的宋雷到广东、杭州等地寻找工作机会。由于学历低,许多工厂将他拒之门外,迫于无奈他只能在建筑工地做小工。一次到菜市场买菜,他发现与家乡比,这里的蔬菜价格明显偏高。工资微薄的他,吃上新鲜蔬菜成了一种奢侈,他便萌生学种菜的念头。此后,宋雷几经波折来到素有“蔬菜之乡”之称的山东,一待就是6年,掌握了种植蔬菜的技术。 2010年底,宋雷谢绝了蔬菜基地老板的高薪挽留,回到家乡临泉县高塘乡。2011年,他动员5名儿时伙伴参与创业,成立了临泉县兄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共筹集280万余元发展蔬菜基地。2012年开始,临泉县政府对新增的使用面积30亩以上的钢架大棚每亩给予1500元的奖补,实用面积在2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每亩给予5000元的奖补。借着政策的东风,宋雷开始进一步发展壮大自己的蔬菜种植基地,还为基地注册了“皖北靓点”商标,购买了检测设备,逐个大棚进行检测,确保蔬菜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才上市。2013年,经过严格检测,合作社的蔬菜产品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 基地建成后,昔日的贫困户牛步雨就来到基地务工。随着企业规模的日渐壮大,仅在基地就业的贫困户就有100多人。为了让员工吃好、吃得健康,基地成立了专门的食堂,牛步雨被安排到食堂工作,一个月收入3000元,年收入3.6万元。 如今,合作社种植面积已增至8800亩,其中标准化蔬菜大棚2000亩,一年种6茬蔬菜,不同季节分别种植生姜、辣椒、芹菜等20多个品种。合作社年产值超亿元,种植的菜心、辣椒更是走俏市场,远销广东、香港等地。种植基地面积不断扩大,社员们也不断增加。 由于成绩突出,临泉县兄弟蔬菜种植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蔬菜标准示范园”。2016年,宋雷被评为阜阳市“五一劳动模范”,2017年被评为“阜阳市返乡创业标兵”,2018年被评为“阜阳好人”,2019年被评为阜阳第一届“十佳菜农”。 “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合作社建成皖北万亩蔬果种植基地。”宋雷信心满满地说,届时,将带动更多父老乡亲一起致富。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