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住在村里,更要住进群众心里

2020-10-16 08:52| 编辑: 刘黎 | 查看: 14984|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杨静文 通讯员 闫翊|来自: 阜阳日报

  
  在决战脱贫攻坚工作中,颍州区西湖镇迎水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努力做村民的“自家人”、当脱贫“主心骨”,带领大家发展特色种植、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村容村貌,架起了通往小康生活的“幸福桥”。
  
  迎水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6户334人,2014年初贫困发生率达6.71%,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面对现状,驻村扶贫工作队意识到,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业,拓宽群众的增收门路。
  
  “明确了方向,我们依托帮扶单位优势,计划以西湖景区开发为契机,流转土地,移栽景区树木,发展苗木产业和林下经济。”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李杰告诉记者,当他们满怀信心准备大干一场时,受到的却是村民的质疑。
  
  “当时许多农户找到村里,问我们工作队租地靠不靠谱,有没有发展前景,租金能不能按时付。”迎水村党总支书记王盼盼告诉记者,面对村民们的疑问,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走家入户、上门动员,承诺预先付给村民土地承包费,并为贫困户提供林木养护工作岗位,“我们的真诚敲开了村民的心门,大家逐渐打消了疑虑,纷纷把土地流转出来。”
  
  如今,迎水村苗木产业蓬勃发展,133户村民从中受益,30多人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自从扶贫工作队来发展苗木种植,我就在这学技术。现在,这一大片柳树林都由我管理,每个月的收入有一两千元。”于西俊告诉记者,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已顺利脱贫。
  
  “通过土地流转这件事情,我们意识到,驻村不止是住在村里,更要住进群众心里,把村民当作亲人,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困惑疑虑,帮他们解难题、摘穷帽、增收致富。”李杰说。
  
  现如今,迎水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已然成了村民的“自家人”、脱贫致富的“主心骨”。三年多来,在广大村民的支持配合下,工作队先后在村里实施了6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引进了荷花种植产业,打造了特色萝卜种植基地,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在如期高质量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目标的同时,扶贫工作队还动员村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一幅村民富、农村美的美好图景徐徐展开。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紧抓产业不放松,继续补齐村里发展短板,带领迎水村群众早日步入小康生活。”李杰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