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编个月饼送父亲

2021-9-17 10:40| 编辑: 刘黎 | 查看: 85797| 评论: 0|原作者: 王瑞庆|来自: 阜阳日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的《水调歌头》是父亲最喜欢的一首词。父亲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作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他好歹也是个知识分子。那时能读初中非常不容易,因为时时处处都必须讲成分,而我爷爷的父亲有几亩薄田,被划为富农。父亲的老师给父亲隐瞒了成分,他才侥幸读了初中。每到中秋节前夕,父亲都会找出他的二胡,在月亮渐圆的夜晚,他边拉边吟诵那首词……
  
  初中毕业后,父亲考上了空军飞行员,一切都绿灯通过了,唯独到家中调查时,本村赵二昆却说:“他的大舅是四类分子,他的大爹是有名的大地主,他家是富农……”仅仅这一句话,父亲的前途一下渺茫了,一切都化为泡影,他心里特别难受。当时正值中秋节前夕,父亲心里一定难受到了极点,他一连好几个晚上,都躲在村口拉他的破二胡,吟诵苏轼的《水调歌头》……
  
  中秋节后,父亲痛定思痛,决定谋个职业,干什么呢?那年月,一个富农子弟,何去何从?理想在哪里?职业在哪里?全是未知数。最后,巧手的父亲慢慢练习编织,编各种筐和篮子,拿到集市上卖,这就是父亲的职业。父亲越编越喜欢这个职业。他编织的篮子非常好卖,拿到集市上,很快就被人抢购一空。
  
  再后来,正如我们农村人常说的老话一样:“编筐打篓,养活家口。”父亲靠编织的手艺找到了母亲,他和母亲组成一个新家。不久,我的到来,给父亲这个新家带来了欢乐和希望。
  
  上世纪70年代,大部分家庭都不太富裕,每到中秋节前后,吃月饼是最大的奢侈。记得我6岁那年,看到村长家的儿子三宝吃月饼,很羡慕和眼馋,就闹着要父亲买月饼,可那时我家根本没有闲钱买月饼。父亲被我闹急了,就用麦秸秆编织了一个精致漂亮的“月饼”递给我说:“儿子,这就是爸爸给你编的月饼。并不是爸不想给你买,而是咱家实在没有钱啊……”我拿着爸编织的“月饼”去了学校,竟然被三宝看中,他居然拿块真月饼,换走了我的编织月饼。我们俩各取所需,都十分欢喜。
  
  父亲的编织手艺,让我吃上了真月饼,也让我喜欢上了编织。后来,我跟着父亲学习各种编织技巧。十几岁以后,我可以编织各种筐和篮子及玩具,只要能想到的,我都可以用手编出来。
  
  如今,中秋节快到了,英年早逝的父亲,您在天堂还好吗?我把自己编织的“月饼”放在父亲的坟前,耳畔再次响起父亲二胡声中的吟诵《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