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来这里看书。这里环境很好,我不但自己借阅,还可以给孙子孙女借书,看书既增长见识,还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今年56岁的太和县桑营镇村民张洪涛如是说。 张洪涛是桑营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的常客。和张洪涛一样,这里,每天都有很多村民前来借阅科技种田、畜禽养殖等农科类书籍。另外,这里还经常举办读书、演讲、讲座、展览等活动。不久前,该镇还被安徽省委宣传部授予2020年度“十佳书香之乡”称号。 让乡村飘满书香 在桑营镇双洺村文化中心农家书屋,20多平方米的书屋里聚集了不少村民,他们有的阅读种养殖书籍,有的聚在一起讨论书中内容,分享读书心得,书屋里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这里书籍类型多、范围广,值得多来多看。”33岁的村民蔡德民说,“平常送孩子上学后,忙完家务就会来看看书、读读报、练练字、下下棋,我的生活更有滋味了。” 双洺村村委会主任宋效国介绍,农家书屋以开放的形式,吸引当地村民前来阅报看书,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书屋存书有种植养殖、家庭教育、少儿类、法律法规、党史等方面的书籍,深受村民喜爱。 如今,桑营镇各村的农家书屋已经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乡村振兴的“加油站”。书屋作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载体,不仅满足了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更为群众“充电”学习搭建了一座文化桥。 让文化浸润心灵 农家书屋只是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一个缩影。太和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镇村两级全覆盖,全面落实“一个文化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标准舞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的“七个一”标准。 在完成“七个一”建设标准前提下,太和县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留守儿童活动室、养老服务中心、青年之家等一并纳入,形成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的文化名片。 “美丽乡村建设让村民吃住不愁,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必将成为村民休闲、健身、增长知识的好去处。我们要让村民‘富口袋’和‘富脑袋’有机结合起来,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太和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尚晓雷说。 让群众成为主角 在桑营镇双洺村,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员利用晚间和周末时间,前往村民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大家结合实际,通过讲述故事,宣传新时代奋斗精神,以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乡土话”,拉近与群众间的距离,受到群众好评。 “新时代新思想,安邦富民清风扬,文化广场歌声响,廉政教育再加强。唱的是,沙颍河畔一村庄……”10月18日,一场廉政文艺演出在桑营镇丰李村文化广场上演,琴书《清风气正润人心》宛转悠扬,入耳入心,唱词创作者是镇文化站长高士彬。多年来,他潜心创作,通过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移风易俗、网络安全、青少年安全、扫黑除恶、防范传销诈骗知识等,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文明意识。 “下一步,桑营镇力争再创作一批新作,发现、培养一批新人,有效发挥乡村文化带头人作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志愿服务活动。”桑营镇党委书记王磊说。 乡村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群众生活越来越滋润。“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扮靓了村容村貌,更厚植了道德文化、培育了文明乡风。”桑营镇艺术化宣讲团负责人高克允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