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100+”是如何养成的?

2021-11-12 08:42| 编辑: 刘黎 | 查看: 11063|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梅飞 通讯员 董秋实/文 徐丹丹/摄|来自: 颍州晚报


      记者从阜阳市统计局获悉,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共有百岁老人989人。近日,市统计局回访了这些老人。到底他们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家庭环境怎样?有着怎样的兴趣爱好、饮食习惯……一起来看看。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阜阳989位百岁老人,其中界首市80位,颍州区71位,颍东区64位,颍泉区80位,阜南县94位,颍上县182位,太和县205位,临泉县最多,有213位。
  
  调查情况表明,居住方式上,与子女同住的百岁老人占大多数;生活爱好上,多数老人喜欢聊天交流、运动锻炼和参加娱乐活动。
  
  和全国情况一样,我市居住在乡村的百岁老人多于城镇。有观点认为,这是因为农村自然环境往往优于城镇。其次,乡村老人大都经历过艰苦的岁月,生活习惯优于城市老人。此外,不容忽视的原因是,乡村的人口基数大。
  
  另外,我市女性百岁老人有805位,占比81.4%;男性仅有184位,占比18.6%,女性是男性人数的4倍。其中年龄最长者是一位女性,已有116岁高龄。而男性最年长的是一位110岁的老人。
  
  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医生张云鹏介绍,女性之所以比男性长寿,除女性的修补基因多于男性外,还因多数女性性格比较温和,更愿意融入到社区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善于找人倾诉,可以对自己的身心进行很好地调整。相比之下,男性多喜欢把烦心事压在心底,或借助烟酒消愁,这样对身体健康更为不利。
  
  调查还发现,从老人和邻里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对子女孝顺的赞扬,这是老人能够长寿的重要原因。子孙孝顺、家庭幸福,晚辈们悉心服侍老人,使寿星们尽享晚年幸福。
  
  市老年专家协会副秘书长梁世森认为,环境好、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不断完善的养老体系,同样延长了人均寿命。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相关人员介绍,人口整体的健康状况和寿命,和生活居住地的经济保障、医疗保障、社会稳定、自然环境等基本因素有关。目前我市出台了一系列爱老、敬老措施,比如百岁以上老人享受每月200元长寿补贴等。此外,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城乡生活环境日益优化,为百岁老人的长寿提供了有力保障。

      粗茶淡饭还爱吃点小零食

  11月10日,记者来到阜阳京九路街道办事处邢集社区,104岁老人张保兰正坐在家门口和邻居聊天。老人看起来清瘦,但精神状态很好。

  老人共养育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如今已是五世同堂,一家人其乐融融。

  虽然腿脚不便,出门要靠轮椅代步,不过老人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每月由四个儿子轮流照顾。这个月初,老人早早地被四儿媳妇边玉英接回自己家。

  “婆婆为人善良、淳朴、性格开朗。”边玉英说,子女们都很孝顺,平时也会来探望,送日常用品和食物,陪老人聊聊天,或在家门口散散步、晒太阳。

  粗茶淡饭、爱好走动是张保兰的生活习惯,也是老人身体健康、思路清晰的“诀窍”。

  “我们吃啥她吃啥,从来不挑食,饭菜软和一些就行。”边玉英说,母亲现在牙齿掉光了,但胃口很好,除了一日三餐,饼干、面包等小零食也是她的最爱。

  老人的生活比较规律,晚上七八点睡觉,早上六七点钟起床。平时,她经常到院子里扶着轮椅慢走,下雨天就在屋里锻炼身体。阳光好的时候,便走出家门到邻居家坐坐,说说话。

  “老人勤劳了一辈子,人缘好。”邻居们说,老人总会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孩子。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