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技不在高而在钻,术不在巧而在究

2021-11-25 09:39|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4163|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高红 /文 徐丹丹/ 摄|来自: 颍州晚报

  核心提示
  
  日前,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印发《关于开展向“全国交通建设工匠”学习活动的通知》,公布了80名“全国交通建设工匠”名单。其中,阜阳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的谢登峰榜上有名。
  
  1992年进入市公交总公司从事公交维修,专门解决公交车“疑难杂症”,多项技术填补阜阳公交汽车维修史上的空白……29年来,谢登峰靠着“不怕苦”“不含糊”“不停止”的精神,从一名普通的修理工成长为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公交汽车修理技能大师。

人物名片

谢登峰,现任阜阳市公交总公司机务技术部主任。2019年获“全国‘安康杯’竞赛安全文化宣传‘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谢登峰技能大师工作室”获安徽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21年4月获“2020年度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并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一种公交车轮胎自助充气装置》入选安徽省公交协会“2020年安徽省城市公交大事记”,还有两项发明专利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阶段。


  不怕苦,趴在车底研究公交车“病因”
  
  记者:你从事公交车维修29年了,能记得自己修理过多少台公交“病号”吗?
  
  谢登峰:记不清楚了。从进入公交维修这一领域,我几乎每天都与公交车相伴。为了保障公交车顺利出行,我们修理工每天清晨四五点就要到场区,发车前对所有车辆逐一检查,尤其是油路、刹车、灯光、转向机等主要部位。白天,如果有车辆坏在路上,我们还要去现场。晚上,最后一趟公交车进场已是11点多,遇到车辆故障当天维修,决不拖到第二天,次日凌晨下班是常有的事情。特别是以前公交车大都是燃油车,一天下来常常是满脸、满身油污,即使清洗过回到家,还是一身浓重的机油味,孩子小时候总是抱怨“爸爸身上难闻”。
  
  记者:刚进公交公司时,作为一名年轻的修理工,你遇到过棘手的修理问题吗?
  
  谢登峰:肯定遇到过啊。那时候年轻、经验少,虽然是专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但“有理论,还得有实践”。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去翻书找故障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一天不吃饭也得把问题搞明白了,有时走路都在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虚心请教老师傅。公司一有新车型、新技术出现,就第一时间研究车型的电路图和车辆结构配置,请教专家或厂家技术人员,索要技术资料。
  
  后来,积累了丰富的维修技能,有时只听声音就能预判出车辆故障的原因。
  
  不含糊,不让一辆公交车带病上路
  
  记者:这些年,你维修、检测过的公交车辆,没有一辆发生过中途坏车、没有一辆因维修质量问题致使营运一线驾驶员不满意,你是怎么做到的?
  
  谢登峰:说起来,无外乎“责任”二字。公交车每天在路上跑,乘客看不到我们,我们修理工却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是一车乘客出行安全的责任。任何一个因为疏忽、大意漏掉的小毛病,都有可能为事故埋下祸端。所以,在修理时不敢有丝毫懈怠。
  
  记者:这些年,在你的带领下,阜阳公交创造了多个维修“第一”:第一次解体并修好了新能源公交车驱动电机、第一次解体维修高压电池等。这些“第一”是怎样取得的呢?
  
  谢登峰:2016年,阜阳公交上线了新能源公交车。2019年前,这些车辆出现问题都在“三包”维修期内,可以免费返厂维修。但2019年后,车辆再出现问题,如果将零件寄回上海厂家修理,不仅要承担上千元的运费、近万元的维修费,还要耽误2个月左右的时间。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想到“求人不如求己”,自己掌握这门维修技术,省去的不仅是维修经费,更节省维修时间。所以,工作室带头组织人员上网查找资料、钻研技术,包括去厂家“取经”,但由于涉及技术保密等缘故,也碰过壁。后来,我们经过努力,仅半年时间就掌握了这门技术。
  
  技不在高而在钻,术不在巧而在究。我认为只要肯钻研,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
  
  不停止 工匠精神处处显
  
  记者:2018年阜阳公交获批成立“谢登峰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工作室是出于什么考虑?
  
  谢登峰:建立工作室的初衷,就是共同搞创新,一起解决技术难题,为公司培养技能人才。现在公交车辆多,维修任务重,光靠几个技术尖子不行,需要更多的技能人才,才能保证修理、保证公交车安全顺畅运营。
  
  我们工作室有个成员名叫蒋思林,1996年出生。我和他签订了“名师带徒”协议。通过这几年的指导、培训,他慢慢从门外汉成长为公交维修的技术骨干,多次在“阜创汇”公交汽车维修岗位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我希望,通过工作室这种“师带徒”的培训模式,让“工匠精神”在青年职工队伍中发扬光大,多涌现出一些技能大师。
  
  记者:荣获“全国交通建设工匠”称号,你有什么感想?
  
  谢登峰:还记得1992年我刚进入公交公司时,阜城仅有一百多台公交车、十几条路线。随着城市公交事业的快速发展,如今已发展到近900台公交车、60多条线路。公交车更是多次更新换代,从早期的燃油燃气车,到混合动力车,再到如今的纯电动车,变化巨大。
  
  现在,早已不是以前“扳手螺丝叮当响”的维修年代,技术的进步倒逼修理工向智能化、信息化维修转变。能够获得这个荣誉,对我是一种认可和鼓励,但更时刻提醒我,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技术永无止境,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和创新的激情。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