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至16日,我市消防部门接到并处置530起火情 1月4日,临泉一居民厨房失火。 冬季气温降低,燃气使用量增多,为了保暖人们又习惯关严门窗……因此,冬季是燃气及用火事故多发季节。昨日,记者从市消防救援支队了解到,1月1日至16日,就接到并处置530起火情,其中居民家中起火警情相对较多。 此外,市消防救援支队工作人员表示,在密闭的室内长时间使用燃气,易使室内氧气不足,废气大量积聚,引发窒息或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因此,市民要特别注意防范。 半个月,接火警530起 1月3日18时29分,市消防救援支队黄庄路特勤站接到火情报警,颍州开发区和畅家园一单元楼2楼失火。消防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发现,着火点位于厨房,便决定一路人进入室内扑救,一路人从窗外灭火。经过15分钟左右的处置,火势被扑灭。消防救援人员初步推断,起火原因为燃气灶具故障及居民使用不当。 1月7日18时48分,太和县城关镇健康路与曙光路交叉口处一房屋失火。接到报警后,太和县消防救援大队及时出动2辆消防车、12名消防救援人员,在明确起火点是厨房后,兵分两路采用内外夹击的方法实施扑救。消防救援人员分成两组,一组从窗外喷水将火势控制,一组冲进厨房将燃气阀门关闭。约15分钟后,火势被彻底扑灭,现场无人员受伤。消防救援人员推断火灾是居民用火不慎所致。 记者从市消防救援支队了解到,1月1日至16日,我市共接到、处置火情530起,居民家中起火警情相对较多。 冬季使用燃气,更要注意安全 市消防救援支队工作人员介绍,冬季燃气使用量增大,为了保暖人们习惯关严门窗,同时冬季空气干燥,因此,冬季是燃气及用火事故多发季节。 工作人员提醒,在使用燃气时,人不要离开,随时注意燃烧情况,调节火焰。因为汤水沸溢出来,可能会浇灭火焰,或者使用小火时,火焰被风吹熄,燃气继续冒出,造成爆炸、火灾等事故。严禁空烧燃气烘烤衣服、床单等,以免衣物被烤发生火灾。使用燃气要做到用好就关,要用再点火,不要让燃气空烧,也不要为了怕麻烦而浪费燃气。在停止使用燃气时或临睡前,应该检查燃气管路的开关是否全部关闭,要做到每只燃气阀门都关闭。 天气寒冷,会影响燃气管路连接处的可靠性。为防止事故发生,市民可以检查家中通气设施有无泄漏问题。可观察胶管是否脱落和老化、有无鼠咬或者其他破损情况;经常注意有无臭鸡蛋味道,如果有则说明有燃气泄漏;用毛刷蘸取肥皂水,刷燃气表具与管道接口和灶具软管连接处,如果有气泡说明有燃气泄漏。若发现泄漏,应及时把燃气阀门关闭,快速打开门窗通风换气,随即到室外打电话通知燃气公司派员检查。 此外,在燃气表、燃气灶、热水器等燃气设施的周围不要堆放废纸、塑料制品、干柴、汽油、竹篮等容易燃烧的物品和其他杂物。油锅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应立即关闭炉灶燃气阀门,直接盖上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使火窒息。还可向锅炉内放入蔬菜冷却灭火。若液化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或灭火器灭火,明火熄灭后,关闭阀门。若家中失火,应正确拨打火警电话119,准确描述起火地点及火势大小,人员撤离,等待救援。 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市消防救援支队工作人员介绍,在密闭的室内长时间使用燃气,易使室内氧气不足,废气大量积聚,引发窒息或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李林表示,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不易被人察觉,在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 李林提醒,冬季取暖时,若有条件尽量选择集中供暖。室内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时,要安装烟筒,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应远离易燃、易爆、易挥发的有毒物质,不要直接放在卧室。若条件允许,晚上睡觉前最好将炉具搬到屋外。在低气压、相对湿度较大的雨雪天气等气象条件下,尽量不要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家中吃火锅时,最好不要使用煤、炭火锅,如果使用,最好放在通风的大厅或保持门窗适时打开通风。 此外,当感到煤气中毒时不要慌张,要镇静地关掉煤气开关,走到门窗边打开门窗,然后走出室内。若遇他人中毒,应将中毒者安全地从中毒环境内抢救出来,迅速转移到清新空气中。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