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对话徐淙祥:做农民、种粮食,大有前景

2023-1-18 09:58| 编辑: 刘黎 | 查看: 23370| 评论: 0|原作者: 牛桂芹

徐淙祥(中)和孙子徐旭东(右)在“2022年度三农人物年度致敬种粮人”颁奖现场

      记者:首先,祝贺您被评为“2022年度三农人物年度致敬种粮人”。您种田50年,有什么独特感受?
  
  徐淙祥:我今年70岁。从20岁开始,我就在村里从事粮食生产。爱琢磨的我,从日常劳动中总结出了60首种植谚语和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成为乡亲们熟悉又好用的“种粮宝典”。2010年,我牵头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当地种粮大户。
  
  我一直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名农民高级农技师,被大伙称为“种粮牛人”“安徽麦王”“玉米状元”。我领衔研制的大豆新品种获国家专利,并牵头成立合作社,帮助2000多户居民脱贫致富。
  
  去年6月,我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十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等情况和体会。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回信,并提出殷切期望,鼓励我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记者:您一家三代人接力种粮,您是怎么想的?
  
  徐淙祥:几十年来,儿子徐健一直跟着我种粮,并开展优良品种大田示范等。
  
  2019年,大学毕业的孙子徐旭东受我影响,也选择返回家乡,给我做起了助手,从事种子和农业科技研究,我们三代人努力,一起成为了新时代的种粮人。看到孙子愿意从事现代农业,我感到很欣慰。
  
  如今,守护粮食安全的责任传承到了新一代农民的肩上。不仅我们一家三代接续奋斗,我还希望全社会能多培养现代农业的后备力量。
  
  我今后也会带领儿子、孙子继续在这片我深爱的土地上深耕,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您认为科技给种粮带来了哪些变化?
  
  徐淙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现在的种粮人,可以不用像过去那样劳累了。比如我们创办的农业合作社,成立了农机专业服务队、植保队,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比如,1000亩地的小麦,3台机械两天就可以收完。
  
  接下来,我们祖孙三代将继续钻研农业科学技术,积极配合农技部门研制更多更好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努力通过托管、结对合作等方式,争取流转更多的耕地;通过发展农产品品牌,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一定会有更多年轻人考虑从事现代农业。
  
  记者:获评“2022年度三农人物年度致敬种粮人”,您有什么感想?今后有什么打算?
  
  徐淙祥:获评“2022年度三农人物年度致敬种粮人”,我很意外,很高兴,也很激动。特别是和孙子徐旭东一起,站在2022年度三农人物盛典活动现场的舞台上,作为一名种粮人,作为中国千千万万名种粮人的代表,我倍感骄傲和欣慰。
  
  做农民、干农业、种粮食,大有前景。我们家祖孙三代都种粮,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份光荣。
  
  国家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搞三农工作大有可为,三农工作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加美好的未来。现在,我觉得担子和责任更重,我要永远当标兵走在前。
  
  我将在三农方面进一步努力,在农业发展领域研究出更多更好的优良新品种、新技术,起到发展农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现代农业快速、高效、高质量发展。下一步,争取两三年内,把目前的千亩农业示范园,打造成黄淮地区现代化智慧农业示范园,为国家农业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