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CEO(首席执行官),人们会想起大公司里的“白领”“高管”。殊不知,还有一群特殊的CEO,他们的办公地点就在田间地头,客户就是农民,他们就是被称为“乡村CEO”的农业职业经理人。 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中 ,从事农业生产组织 、设备作业 、技术支持 、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这两年,我市也将农业职业经理人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一些地方也开始试水通过农业职业经理人来带动乡村发展。近日,记者探访几位“乡村CEO”,听听他们的故事。 董桂红:服务更多乡亲 “颍上和明光气候类似,采用先进技术种植高品质绿豆、芝麻等杂粮,完全没有问题。”前几天,颍上县七彩吴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董桂红,来到安徽农业大学皖东试验站,向专家请教杂粮种植技术。“准备在颍上大面积种植,还准备与明光酒业签订酿酒粮种植协议。” 2015年结婚后,董桂红回到老家走上了种植之路。2016年,安徽农业大学成为吴寨村的帮扶单位,驻村书记对他这个专心搞种植的年轻人表示肯定,向他传授了育苗、施肥、建大棚等种植技术,还推荐他进入安徽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继续学习。去年2月,通过近一年的培训,他考取了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 从不懂种植到熟知农业种植、销售一体化的流程,转行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董桂红转变的不仅仅是身份,更多了一份责任。去年,他注册成立了颍上县七彩吴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自己所学的技术和农业资源服务更多的乡亲。 “公司不仅为农产品种植质量把关,还提供收购、销售、运输等,给乡亲们提供一条龙的服务。”董桂红说,去年,他注册了“董瓜瓜”“七彩吴寨”品牌,将全村及周边村的小麦、水稻等20多种农产品的销路打开。今年,他带动当地村民扩大种植瓜蒌子的面积。此外,公司还跟阜南红亮箱包厂签订合作协议,提供加工服务,带动当地农民就业。 李治康:要像运作企业一样规范运作农业 近日,颍上县夏桥镇小庄村的大田里,绿油油的麦苗正处于拔节关键期,90后农业职业经理人李治康带着大家用无人机完成了农药喷洒。 3月9日,李治康刚刚拿到了安徽农业大学颁发的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对他来说,这是个新起点。 “我的长辈世代守护着这片土地,我选择农业就是受家族的影响。”李治康介绍,2012年家里承包扭转土地500多亩,2015年他的父亲购置了粮食烘干机、旋耕机、打浆机等20多种机械,逐步实现机械化作业。 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如今,李治康分别负责颍上县浩康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享心园家庭农场的管理工作。李治康说,这些年,小麦和水稻轮番耕作,正是机械化设备发挥了巨大作用。2015年,他购置了自走式植保机,“可以像车一样开进大田,一天可以喷洒800亩,节省了成本,提高了速度,后来又新增了无人植保机。”他介绍,目前公司服务农田面积4000亩,辐射周边3个村。 除了机械化管理外,李治康觉得企业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也非常重要。为了用工更安全、安心,他正在考虑给工人买意外险。“现在的农业劳动力缺口很大,薪资也在不断提高,自动化农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学习培训,李治康对现代农业有了更深的思考。“不同于之前的传统运作,职业经理人要像运作企业一样规范运作农业。国家倡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但现阶段大部分管理和运作还是粗犷的,需要在实践中逐步走向正轨。”李治康说,下一步,他准备和本地企业联合,把产业做大。 小庄村党总支书记李明介绍,李治康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通过企业化运作,给村集体和村民增加了收入。“他对机械插秧、施药施肥、秸秆回收等田间管理方面更为专业,目前服务了500多户村民,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陈长亮:做大做强当地农业 70后陈长亮笑起来很有亲和力,言谈举止透着精干。2019年,他放弃了甘肃的生意,通过当地招商引资回到老家界首市新马集镇创业,分别成立了界首市常兴农业科技公司和界首金丰公社农业科技公司,并担任两家公司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几年来,他将当地土地整合,通过托管、半托管,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 公司成立之初,陈长亮来到山东临沂金丰公社总社考察,汲取了当地土地全程托管的模式,并以农业经营主体的身份,进行了因地制宜的改变。比如,增加了保底收入、后期二次分红,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陈长亮说,除了通过土地整合种植玉米、高粱、小麦等农作物,他还负责26家合作社的后期托管、粮食收储、拓宽销售渠道等。大规模的土地托管,让化肥等农资投入的成本降低,提高了农户的收益。 陈长亮说,公司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模式,把农产品卖个好价钱。2021年,公司与隆平高科签署的中麦578品种,每亩可产1580斤,这个品种非常适合做面包、饺子。粮食采购之后,公司直接跟中瑞粮油、五得利、益海等国内知名粮食公司对接。“为扩大生产,公司新建了两栋办公楼、一个烘干塔和8000多平方米的粮库。” “农业振兴的基础是人才振兴,用好国家政策,让有技术、懂管理、会营销的人反哺到农业中,发展现代化农业。”陈长亮说。 界首市新马集镇副镇长姜飞虎介绍,作为职业经理人,陈长亮通过金丰公社从事农业种植、收购等全程农业服务,实现群众、4个村集体、企业三方利益分红,达到三方共赢。“下一步,镇政府计划将其余5个村全部交给陈长亮来运作。” 将农业职业经理人 纳入培育计划 阜阳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周春燕介绍,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指运营掌控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资本,在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或业主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从中获得佣金或红利的农业技能人才。 “农业职业经理人不但要熟悉农业,更要懂经营、善管理,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的‘白领’。”周春燕说,按照省农委《关于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对象遴选工作的通知》要求,农业职业经理人在种植业、生猪养殖、特色种养3个专业开展培育,可通过个人申报,县、市、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推荐的方式遴选培育对象。 2022年,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方案,将农业职业经理人和现代青年农场主作为省级培育对象,按照个人自愿申报、培育机构推荐或县农业农村局推荐、市农业农村局审核、省农业农村厅审定的程序进行。 去年,我市也发布相关文件,将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中,提出培育一批村集体组织型经纪人和个人组织型经纪人。 到2025年将培育 高素质农民1万人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市也多措并举加强高素质农民的培育。 2021年,我市出台意见指出,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到2025年,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250名、高素质农民1万人;每个行政村至少培育1名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记者从阜阳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2022年我市共培育高素质农民465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2600人、专业生产型850人、技能服务型1200人。 该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指出,虽然我市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中取得一些成绩,但还有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培训时段与农时有冲突、宣传力度不够、优秀学员和先进典型选树不够等。为此,我市将今年定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质增效年,重点做好“六个一”工作:将高素质农民培育相关扶持政策列入市委一号文件、建立一支能力过硬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队伍、建立一个市级高素质农民典型“学员池”、建立一批规范的市级实习实训基地、举办一场高规格技能大赛、营造一个浓厚的培育工作氛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