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涉企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持续推进“减证便民”系列活动,深化涉企法律援助维权服务机制,建立涉企法治营商环境问题收集机制……记者昨日从市司法局获悉,我市出台《阜阳市司法行政机关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进一步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10月25日《颍州晚报》03版)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软实力。近年来,我市在实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拿出了很多硬招、实招、管用的招数,让企业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外来企业在阜投资,受到了良好的礼遇,发展信心持续提高,发展底气不断增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很大贡献,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法律是社会的稳定器,法治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基础性保障。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对提高商业主体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来说,意义重大。此次出台的《十条措施》,进一步从法律层面给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对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来说,正面效应不言而喻。 让公平正义得到彰显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招商引资过来的投资企业,作为“外来户”,更应该受到地方在营商环境方面的“公平对待”,感受到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暖暖关爱”。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外地客商在阜投资兴业,人生地不熟,会有一种潜在的“焦虑感”,担心与本地企业不能被“一碗水端平”,亦或受到不公平待遇,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从这方面来说,给予外地投资商和本地企业同等营商环境优待,在获得投资商信任、增强地方招商引资吸引力和黏性方面,重要性不言自明。 以法治化方式提高营商环境质量,正是给外地商户吃上“定心丸”。要通过制定律师涉企服务清单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引导律师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围绕企业发展常见法律风险防范等组织编纂涉企常用法律汇编,向企业提供针对性咨询等,不断让企业感受到暖暖的关怀、满满的爱意,最终实现以阜为家,兴阜助阜。 柔性执法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不可或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将以人为本、柔性执法贯穿于执法全过程。对违法行为的查处,积极采取指导、建议、提醒、劝告等非强制性方法,切实通过柔性执法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提升市场服务能力。 对于人口大市阜阳来说,市场主体基数大、管理难度系数高,对营造柔性执法的营商环境要求更高。《十条措施》明确,我市将不断加强涉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力度,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制度,推动行政执法单位持续完善免罚清单,推行柔性执法,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此外,强化行政自由裁量基准落实情况监督力度,防止同案不同罚,营造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 总之,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深耕高质量发展“沃土”,既需要做“外在”工作,也需要做“内在”工作。前者就是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让生产、流通、经营、消费各环节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后者就是要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增强法治理念,学法、懂法、信法、用法,让法治意识渗透到人的内心深处,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法治化营商环境与人们法治意识的同向奔赴、齐头并进,才能让市场经营基础更牢固、发展更持久。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