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的茄子、红色的辣椒、绿色的秋葵……7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黄山市黟县碧山村时,53岁的村民朱玉琴正在自家的小菜园里采摘蔬菜。“等会儿‘萝卜老板’就来收菜了。”朱玉琴说,“萝卜老板”帮助她解决了一个“幸福的烦恼”。 每到丰收季,吃不完的蔬菜便成了朱玉琴“幸福的烦恼”。“扔了可惜,毕竟辛苦种出来的;拿到市场去卖,量又不够多。”朱玉琴说,“萝卜老板”不管多少都收,一斤两斤也行。每次卖菜,朱玉琴可以有十几元至几十元的收入。 来到“萝卜计划”碧山试验场,记者见到了“萝卜老板”郑涛。今年35岁的郑涛曾在黟县县城开了一家青年旅馆。2021年7月,郑涛把自家菜园里吃不完的蔬菜发到微信朋友圈,以“蔬菜盲盒”的形式出售,没想到很快售罄。 “客户主要是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游客,以前住宿时加过微信。”郑涛说,菜园的露天蔬菜虽然品相不如大棚蔬菜,但不打农药、口味纯正等特点,切中了大城市人的需求。为了满足客户们不断增长的蔬菜需求,郑涛到县城周边的村庄收购“农家菜”。 何不找块地,开个“大菜园”?2022年7月,“找地”的郑涛来到了碧山村,并看中了村头的一片抛荒地。“以前是桑树地,村民们不养蚕后便一直撂荒。”碧山村党委书记汪怀远说。 经流转、整治后,郑涛以每亩400元的价格租下了42亩土地,并起名“萝卜计划”碧山试验场。“碧山萝卜在我们当地特别知名,县志里有一句‘碧山萝卜似雪梨’的记载。”对于名字的由来,郑涛解释道。 2022年,郑涛注册成立了黄山拜年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开了网店。2023年,他通过网络平台销售蔬菜7万多公斤,除了自己种植的,还有从碧山村村民家里收购的菜。 “除了蔬菜,村民养的家禽、自制的小咸菜等都可以出售给郑涛。”汪怀远说,郑涛的到来除了直接解决10余位村民的就业,还为60多户村民每年带来3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蔬菜销售收入。 除了村集体、村民收入的增加,郑涛给碧山村带来的还有青春与活力、时尚与潮流。7月6日傍晚,“瓜田月下音乐会”在“萝卜计划”碧山试验场举行。登台者除了“乡创客”“新农人”,还有碧山村的多位村民。“上台有些紧张,但也很嗨很快乐。”晚会结束时,村民查顺明向郑涛建议,以后多办些类似的活动。 2023年,“萝卜计划”碧山试验场项目成功申报省级“万企兴万村”行动实验项目。黟县工商联主席刘莎娜说,该项目只是黟县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共有173家企业、商(协)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结对帮扶重点村17个、非重点村49个;共有“万企兴万村”项目177个,企业累计实际到位资金4.15亿元,捐款捐物价值1000余万元。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