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9月8日在广州举行。9日至15日,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百姓生活、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家治理等各个环节。因此,网络安全已成为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的重大民生议题。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网络安全工作,携手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普及网络安全知识,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网络安全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必要保障,强化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全面构筑起强大的网络安全屏障尤为重要。近年来,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如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水军、人肉搜索、电信诈骗等,日益成为影响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自2014年以来,我国连续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让“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广泛开展网络安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军营、进家庭等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形成人人懂网络、人人会上网、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筑牢网络安全人民防线。人民既是网络安全事业的参与者,也是网络安全事业的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牢守网络安全红线,已成发展必须和民心所向。”国家网络安全工作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要充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网络素养,增强人民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形成“人人当主人、个个担责任”良好局面。在日常生活中,不乱连不明网络,不乱扫二维码,不乱点可疑链接,不上不良网站,不安装不明软件。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保护好个人信息,警惕陌生来电,认真核实资金转账,共筑网络安全屏障。 增强网络法治意识,依法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互联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法治是互联网治理的基本方式。运用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动互联网依法治理,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共识。现阶段,我国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专门性法律法规为基石,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为依托,以传统立法为基础,以网络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等专门立法为主干的网络法律体系。我们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引导网民增强法治意识,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切实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开展工作。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