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骑行。周末或节假日,自太和县城出发,一路骑行,一路赏景,既愉悦了心情、锻炼了身体,又领略了乡风民俗、增长了见闻、开阔了眼界。 一个周末,我踏上期待已久的茨河湾骑行之旅。茨河是流经太和县境内的第二大河流,源自河南太康,下游在阜阳茨河铺汇入茨淮新河,流经太和六个乡镇。沿河一带风光旖旎,物阜民丰,百姓安乐。 迎着和煦的晨风,我沿国道G329向东骑行,抵达大美茨河湾的第一站——原墙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横跨在茨河上的原墙节制闸。晨光中,闸体如游龙静卧,气势恢宏。闸南北两侧,是风景宜人的茨河湾湿地公园:蜿蜒曲折的小径、造型古朴的凉亭、迎风摇曳的野花,不远处三三两两的垂钓者悠闲自在,共同绘出一幅和美的乡村画卷。 原墙镇,当地人旧称玄阳集,曾是太和细阳故城所在地,历史底蕴深厚。太和“老八景”中的“万寿登高”和“茨河秋泛”两处胜景,也在于此。早餐我品尝了原墙特色烧饼。至今当地人做烧饼仍坚持传统工艺:在泥胎炉子前,抹酥馅、卷面、擀坯、刷糖浆、撒芝麻,一气呵成。自上世纪80年代起,敢闯敢干的原墙人看准了这个行当,纷纷外出打烧饼,尤以武汉最多;亲友相带、乡邻相传,渐渐形成了特色产业。 第二站,我来到历史悠久的斤沟集。斤沟别名斤沟店,是古代茨河上的一个大码头,因毗邻茨河、宋汤河,沟河相连状似“斤”字而得名。这里现存久安寨遗址,历史上曾为水运商埠,繁华一时,周边留下杨师厚墓、邺王庙、金佛寺等古迹。斤沟三面环水,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一方风水宝地,人才辈出。 晌午时,骑行至第三站倪邱镇。我特地绕至茨河故道边,拜谒远近闻名的倪宽祠。走进古色古香的大门,院内建筑错落有致,一旁高高的经锄楼巍然耸立——当年倪宽曾在此耕读,“锄楼望月”的典故便源于此。我站在正殿内汉代大儒倪宽塑像前,不禁肃然起敬。于院中小憩时,恍惚听见千年之前的读书声穿越时光,隐隐传来。 从倪宽祠出来,早已饥肠辘辘。我寻到一家板面馆,要了一碗正宗的太和羊肉板面:那亮白如玉的面条,搭配着翠绿的蔬菜、鲜红的辣椒、香嫩的羊肉,再浇上浓郁的卤汁,真是让人食欲大开。吃上一口,只觉口齿生香,回味无穷,那叫一个“爽”!沿G105国道返程,一路上浮想联翩:千年茨河湾,曾见证漕运鼎盛时的千帆竞发,也亲历了水运衰落后沿岸市集的凋零。如今,它依然静静流淌,默默滋养着两岸土地。那些残旧的寨墙、荒芜的码头,早已化作河床里的沉沙;而沿河乡村新一代创业者们的故事,正像阳光下的粼粼波光,在水面上不断荡漾,蔓延开来。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