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旧书店里的光阴故事

2025-5-8 08:36| 编辑: 刘黎 | 查看: 779|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张天峰 |来自: 颍州晚报

   在阜阳师范大学清河校区北门附近,有一家开了25年的旧书店——新旧书店。小小书店却藏着岁月的故事。5月6日,记者对这家旧书店进行了探访。

  小店藏书约2万本

  沿着阜阳师范大学清河校区北门的小路,一路向东,穿过西清河,大约5分钟,便能看到路边一家名为“新旧书店”的店。门口一块红色牌子上写着“收旧书、卖旧书”。书店不大,两间门面,约40平方米,里面摆满了各种书籍。

  “虽然名字叫新旧书店,但店里99%都是旧书,包括中小学和大学教材教辅、文史哲课外读物及杂志小说等,约2万本。”62岁的张亚东是这家书店的店主,他告诉记者,自己卖旧书已经31年了。

  谈起开旧书店的原因,张亚东说,一方面是谋生,另一方面也是兴趣。

  张亚东自幼喜欢看书,高中毕业后进入阜阳一家企业工作。1994年,企业倒闭,他成为下岗员工。“为了维持生计,我向亲友东拼西凑借了6000元,买辆架子车,从废品站进了二三千本旧书。”张亚东说,一开始,他和妻子拉着架子车在阜阳师范大学清河校区北门摆摊卖旧书,主要面向学生和附近居民,售卖教材教辅、名著、文史哲类书籍、杂志等。

  除了卖旧书,张亚东还回收旧书。一些学生毕业后,会把旧教材、教辅和杂志卖给他,他则根据书的新旧程度和价值进行回收,这也成了书摊旧书的来源之一。

  后来,张亚东手里的旧书越来越多,也有了一些积蓄。“那时候卖的杂志和旧书,大部分在5角至2元一本,有的仅3角,最高的才5元。”张亚东回忆。2000年左右,他在阜阳师范大学北门附近租了两间门面房,也就是现在的位置,开始固定卖旧书,有时周末还会拉着架子车到奎星楼附近售卖。

市民在旧书店找书

  读者的“淘书乐园”

  走进旧书店,记者看到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种旧书,地上也堆满了书,仿佛都在等待读者的翻阅。这里有文史哲类、理工农医类、字典、杂志,以及中小学和大学的教材教辅等,种类丰富。

  新旧书店不仅是旧书的“归宿”,也是读者的“淘书乐园”。对于爱书、喜欢“淘书”的人来说,这里是个宝藏,能找到一些老书、好书。

  “这个书店虽然不大,也没有华丽的装饰,但书籍种类很全,能享受‘淘书’的乐趣。”家住附近的市民黄菊,当天“淘”到了《史记》《骆驼祥子》《小豆豆与我》《岛上书店》等书籍。她告诉记者,她和孩子都爱看书,经常来这里“淘书”,孩子会挑选自己喜欢的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有些老版本的书在其他地方买不到,这里却能找到,而且价格便宜,一本才几元钱。

  “书籍种类很多,很全面。”阜阳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大三学生刘阳最近在准备考研,经朋友推荐,他特意过来买些相关资料。

  让张亚东印象深刻的是,阜阳有一位姓夏的藏书家,收集了《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全书共8册,但第2册缺失。2009年,这位藏书家慕名找到张亚东,希望能补齐第2册。张亚东把这事记在心上,每次去外地书店或书市,他都会格外留意。后来,他在上海文庙旧书集市终于找到了这本书,帮对方补齐了。

店主张亚东在看书、整理书籍。

  让旧书有个“好归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书和电子阅读的普及,以及新颖潮流书店的兴起和线上购书的便捷性,旧书店也面临挑战,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热闹。

  “客人少了,自己年纪也大了,身体不如从前。”张亚东坦言,尽管如此,他还是会尽力把旧书店开下去,让那些书有个“好归宿”,也方便周边学子和居民购买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