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丰富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要从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等方面持续发力,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其成为颍淮大地的亮丽底色,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关键要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年度考核内容,确保这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力有序推进。二是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把加强基层党建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乡村善治、政德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提升村民思想觉悟和文明意识,为培树文明乡风注入新动能。三是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他们带头践行文明新风,摈弃大操大办、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营造乡风文明建设良好氛围。 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要积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是保护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临泉杂技、阜南柳编等非遗多诞生于乡村、扎根于民间,在颍淮大地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广泛的社会影响。要认真落实保护传承非遗政策措施,通过“非遗+产业”“非遗+文旅”等多种方式,推动非遗市场化发展,融入百姓现实生活,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表达方式,运用VR、AR等现代科技,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文旅、乡村集市、农村电商、民俗表演相融合,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三是常态化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送戏下乡、文艺演出、电影放映、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农民群众精神境界和文明素质。 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开展农村高额彩礼和人情礼份问题综合治理,鼓励“低彩礼”,倡导“零彩礼”,持续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完善乡规民约中的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让“零彩礼、低彩礼”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行动自觉和文明新风。二是创新文明实践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评选奖励“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多种形式,积极倡导崇德向善、孝老爱亲、勤劳致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讲究卫生等文明新风。三是发挥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在调解矛盾纠纷、倡导文明新风中的作用,通过村民议事会、乡村大舞台、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营造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