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蒙洼,比往年更“热”一些。 从火爆全网的金黄油菜花海,到骑行赛的激情开赛……近年来,阜南蒙洼地区文旅发展驶入“新赛道”。昔日的行蓄洪区成“文旅打卡地”,蒙洼解锁出文旅融合发展新密码。 深挖本土资源 形成“春赏花、夏避洪、秋收籽”模式 今年“五一”假期,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村民张敬强放假回家没有闲着,而是当起了旅游志愿者,在西田坡庄台接待来来往往的游客。“小时候怎么也想不到,常常被淹的老家会变成景区。” 蒙洼地处淮河腹地。曾经,一代代蒙洼人与淮河水灾作着斗争。如何化水害为水利,成为近年来当地思考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促进文旅业发展。 “首先要对本土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整合。”阜南县文旅体局局长赵敬斌如是说。蒙洼因行蓄洪需要形成的湿地、河网与庄台景观,构成了独特的生态基底。当地因地制宜,尝试“避洪种植”油菜花。以花为媒,今年,中岗镇蒙洼地区5000亩油菜花宛如金色的海洋,“点燃”了春天——在抖音等社交平台,网上曝光量3000万+;央视《新闻直播间》更是用3分多钟的短片推介这片花海。短短十几天,9万人次“到此一游”,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00万元。 既保障农业生产,又以“金色海洋”吸引游客,当地逐渐形成了“春赏花、夏避洪、秋收籽”的生态循环模式。 文旅体“跨界融合” 让节庆赛事的“流量”变发展“增量” 跳出传统“景区化”思维,是阜南蒙洼地区“跨界融合”激活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从2020年开始,曹集蚬子就火起来了,好多外地人特地开车来吃。”谈起这几年的变化,中岗大桥旁的“怀上客”酒店负责人马朝阳最有发言权。他告诉记者,今年酒店客房入住率一度达到了100%,餐饮上座率则为80%。 该酒店的好生意,只是当地文旅产业兴旺的一个缩影。为当地酒店、民宿等带来客流量的,是一个个节庆赛事活动的举办。 今年3月份,阜南蒙洼地区推出了有关美景油菜花与美食蚬子的节庆活动,约40万人次来此旅游,带动消费超1000万元;5月初举行的“中国皖美山水”骑行赛·阜南王家坝站,直接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将当地文创、民宿、餐饮等业态串联起来,形成“吃住游”闭环。 “这里还有直升机俯瞰花海、汉服摄影、乘坐热气球等新玩法。”来自江苏的游客陈女士,在蒙洼游玩一圈后直呼爱上了这里。 让游客留下来的,也不仅仅只有赛事。王家坝精神是蒙洼行蓄洪区最深厚的文化符号。近年来,王家坝抗洪纪念馆、西田坡庄台等教育基地,也成为蒙洼热门打卡地,吸引一批批游客。 全面系统升级 深化建设“淮河风情百里画廊”(阜南段) 蒙洼文旅的融合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 前几年,我市就提出要打造淮河风情百里画廊,阜南及时规划建设“淮河风情百里画廊”(阜南段)。即以蒙堤为主,联动淮堤,延路串景,联景成线,以全景式水墨画构图方式为灵感,形成“一廊、一线、四段、十景、二十四点”的总体结构,以四里湖为重点,通过风景道分段主体化打造、沿线乡村特色风貌改造,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辐射沿线景区乡村等,使淮河风情百里画廊风景道与沿线历史古迹、乡村风情相互融合,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体验、研学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皖北最美淮河风情集中展示带,打造中原地区最具活力的淮河风情民俗画卷。 赵敬斌表示,接下来,阜南将继续深挖蒙洼地区文旅资源,通过资源重构、业态创新与系统规划,转化生态劣势为发展优势,将淮河风情廊道的深化建设与“赛事+文旅”模式相融合,打造皖北乡村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典范。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