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郊租一块地,拿起锄头,走进田间种上自己喜欢的蔬菜,暂别城市的喧嚣,感受乡野慢时光……这种生活你向往吗? 2022年3月,颍州区京九路街道丁寨村推出“一分地”共享菜园,让不少久居城市的人有机会走进乡村,亲身体验种菜的乐趣。如今在阜阳,越来越多的村集体投身其中,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共享菜园”。与此同时,“城市农夫”这一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利用空闲时间去劳作解压、收新鲜果蔬,这份田间快乐让不少人直呼“上瘾”。 化身“城市农夫”耕作、流汗、收获忙 8月25日清晨6∶30,66岁的张女士骑着电瓶车赶到她的小菜园——颍州区京九路街道丁寨村的“共享菜园”。车筐里装着织网、细铁丝。从红堡城的家过来不过10多分钟,这段不远不近的路,正是当初让她下决心租地的理由。 “今天主要是把鸡步道的织网装完。”说着,她拿起细铁丝,指尖捏着网眼,一点一点往步道框架上缝着,动作熟稔又认真,“春天的鸡苗都长壮实了,看网上博主给鸡搭步道,我也仿了一个。缝上这网子,既透气,又能防它们扑腾着飞出去。”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地里满是生机:公鸡在这边踱步,母鸡在那边啄食,食盆里的麦麸和豆粕还留着残渣;旁边的一分菜地里更热闹,两畦红薯秧爬得满畦都是绿,风一吹就轻轻晃;芋头叶子舒展开来,亭亭玉立的,像举着一把把小绿伞;水果玉米的穗子垂着沉甸甸的须;就连辣椒、茄子、豆角到了生长尾期,枝头上仍挂着不少新鲜果实。 谁能想到,如今把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张女士,前两年还是个连锄头都握不明白的城市阿姨。刚开始的窘迫她至今记得:不知道啥时候翻地,分不清种苗的季节,站在地里光着急。幸好村里聘请的“老把式”愿意教,秋季租地后,农户手把手教她松土、撒有机肥,说“冻一冬天,开春种菜少生病,长得还壮”;她跟着学浇水、辨虫害,慢慢摸透了土地的“脾气。”就算偶尔踩坑,她也没放在心上。“你看这块空地,前段时间番茄罢市,我兴冲冲种了秋季菜籽,结果天太热,芽没冒齐就晒蔫了。”抹了抹汗的她指着菜畦边的一小块空地,摆摆手笑得坦然,“种地也是门技术活,哪能没点小插曲?慢慢学就好。” 这天傍晚,阜合产业园区恒大御景居民张琦牵着双胞胎女儿暖暖、煦煦,走进阜合产业园袁集镇张堂社区“蔬香园”小菜地。“今天咱们种胡萝卜,吃了对眼睛好!”她一边分配任务,一边牵着孩子往菜地走,“妈妈挖坑,暖暖放种子,煦煦覆土,最后咱们一起浇水,好不好?”两个小家伙蹦蹦跳跳地应下,一场充满烟火气的亲子劳作就此展开。 张琦租的是一块66平方米的小菜地:韭菜、香葱、花生长势喜人,待种胡萝卜的地块早已清理干净。虽是县城姑娘,但张琦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居住过,对土地有特殊情结。2018年到阜阳工作后,她曾在单位开荒、在阳台摆弄花盆,却因浇水不便、蔬菜“不接地气”等问题屡屡放弃。直到得知“蔬香园”租赁信息,她第一时间“抢”下这块地,从此常带女儿们沉浸式体验农耕。 花钱花时间她们为何选择租地种菜 租一分地一年要花1200块,还得天天来打理,既花钱还要花时间,划算吗?“划算!这样的生活真是享受!”张女士蹲在菜畦边,拨弄着红薯秧,眼里满是笑意,每天从这儿回家,手里拎着几个鸡蛋、鸭蛋,再捎上把刚摘的豆角、辣椒,吃着自己种的菜,心里踏实;天天在地里活动,身子也比以前利索多了。 张女士说,退休后,儿女上班,家里只剩她一人,日子总觉得空落落的;加上之前做过一次手术,她总盼着能有块自己的地,种点放心菜、养几只家禽,日子能踏实些。2023年从朋友那听说丁寨村有地出租,她没半点犹豫,当即租下两块边角地,一头扎进了这片农耕天地。 更让她开心的,是分享的甜。一分地的产出根本吃不完,今年春天种了5棵辣椒、20棵豆角、3棵茄子、4棵番茄,一夏天都有收成。她常装满一袋子,给好朋友送去;有时朋友跟着来菜园,帮着拔草、摘菜,俩人边干活边聊天。 谈及带娃种地的收获,张琦满是感慨:“这比任何早教课都有意义。”年初种小番茄时,两个女儿每天睡前都会追问:“妈妈,小番茄长大没?会不会被小鸟偷吃呀?”甚至在涂鸦时,特意在画里的房子旁添上一块歪歪扭扭的菜地,骄傲地跟爸爸说:“这是我们和妈妈的‘魔法菜园’!” 如今,曾经分不清韭菜和小葱的两个孩子,现在也知道种地的流程。今年6月,菜园里的西瓜、香瓜、番茄丰收,女儿们还主动提出要分给小伙伴们。“这种责任感和分享欲,是‘共享菜园’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张琦说。 这块菜地除了是亲子乐园,也是张琦的解压站。作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护士,张琦的工作始终与“压力”为伴——从前在重症脑外科直面危急病情,如今在康复科牵挂患者预后,回家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她的压力一度无处安放。没租菜地前,她靠瑜伽放松;现在有空就来菜园,浇浇水、除除草,跟园子里的大爷学种地技巧,心里堵得慌的那些事,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 在菜园里,张琦也摸清了不少“种地门道”:起初以为买育好的秧苗成活率高,后来发现黄瓜直接播种反而长得更快更壮;年初随性种植时,把低矮的花生种在豆角架后,导致花生缺光长势差。这些小失败,让她生出一份感悟:“人生就像种地,总得经历过挫折,才知道哪条路走得通。” 市民认养热情高 运营者探索多元化路径 作为颍州区首家推出的“共享菜园”,丁寨村“一分地”项目位于颍淮大道立交桥东侧、紧邻复兴大道。“2021年村‘两委’换届后,面对村集体经济为零的状况,我们班子决定利用靠近城区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土地资源,打造当时在外地较为火爆的‘一分地’项目。”丁寨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张国星介绍,2022年,他们的“共享菜园”总面积达10亩,被划分为93个“一分地”小菜园(一分地约66.67平方米),并配套安装了水泵、滴灌设施。当年租出去73块,剩余地块用于种植鲜食玉米。“扣除前期投资和人工成本,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2万元。” 而阜合产业园袁集镇张堂社区“蔬香园”今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每块地都配备了智能滴灌系统,并安装了摄像头和驱鸟器。“市民的热情远超预期,21块小菜地一推出就被全部认领。”张堂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邢林介绍,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张罗着流转土地,计划开辟第二期“蔬香园”以满足市民需求。 此外,颍东区袁寨镇范沟居的“共享田园”等类似项目也在运营中。“一分田”的租金多为800-1200元,价格差异取决于是否需要租户参与菜地种植、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 随着热度不断攀升,避免同质化、提升体验感成为“共享菜园”长期运营的关键。多地运营者已从功能拓展、产业延伸、精准定位等方面探索优化路径。张堂社区计划将“蔬香园”路口的拆迁空地平整后种草坪、加装遮阳伞,满足“城市农夫”的露营需求。此外,颍东区袁寨镇范沟居的“共享田园”计划开发农事体验、自然教育研学等项目,让这里不仅是种菜的地方,更成为城市人感受乡村生活的“解压站”。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