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2024—2025学年“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中,颍泉区泉北小学共获4个奖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此前,该校学生在全球发明大会上斩获8项大奖,其中一等奖1项。 这些成绩背后,与一个人的努力密切相关,他就是泉北小学校长兼科技辅导员许永星。从教近三十年,他指导学生累计获得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奖项400余项、国家专利22项,自制教具32件;曾获安徽省优秀教师、全国特色学校优秀校长等称号。他于2019年当选敬业奉献类“阜阳好人”,2023年获阜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指令发送后 小风扇开始转动 近日,泉北小学的科学实验室里,一群孩子在科技辅导员许永星的指导下,正围绕“盾板”和“方盒子”开展科创实践。盒内装有各类传感器与电线,配合平板电脑等设备,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动手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小发明。 “盾板”由下方的中控板和上方接近正方体的扩展板组成。一名学生在扩展板上接入温湿度传感器与风扇,随后通过手机小程序进行图形化编程,将代码模块拖入编程框生成指令。点击“发送”后,指令被盾板接收,手机随即显示当前室温,小风扇也开始转动。 “能否让风扇在温度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启动?”许永星提出要求。学生再次编程,生成条件判断代码:当温度高于31摄氏度时,风扇启动;低于该温度则停止。现场测试中,学生用手握住传感器,温度升至31摄氏度时,风扇果然自动运转。 本节课所用的小程序,正是许永星带领团队研发的“思明教育编程体系”。该体系涵盖从编程启蒙到深度学习的全链条课程,集成图形化编程、物联网应用等模块,将代码封装为图形模块供学生灵活调用。这一成果已入选全国科技教育成果展决赛,为更多学校提供了可复制的科创教育模式。 今年2月调入泉北小学后,许永星在校内开设“模拟电路”“编程入门”“科学观察”等普惠课程,覆盖全体学生,激发科创兴趣;同时组建“科技创新发明”“人工智能”“3D打印”“无人机操控”“机器人编程”五大专项社团,培养“科技小能手”。 在田埂与教室间开启探索之旅 许永星出生在颍泉区伍明镇,父亲从事机电、无线电维修工作。受父亲影响,许永星从小就喜欢“捣鼓”电器,自学数字模拟电路、焊接、机械加工,以及后来的网络、编程、3D设计等知识。十几岁时,他就自制过家用防盗器、电子门铃、矿石收音机等。 1998年,20岁的许永星从阜阳师范学校毕业,来到连实验室都没有的伍明镇许营小学任教,成为该校首位科技辅导员。面对斑驳的墙壁、匮乏的教具和孩子们对科技懵懂又渴望的眼神,他暗下决心:“就算没有先进设备,也要把科技的微光带进这方校园。” 没有实验器材,许永星就带学生用罐头瓶做容器、借万用表测电流;缺乏教材,他熬夜编写校本课程,完成200多课时的科技小制作教学设计。从模拟电路焊接,到观察植物生长,再到第一个科创原型诞生,孩子们在这位“科技引路人”的带领下,在田埂与教室间开启了探索之旅。 几年后,许永星调任伍明镇刘庄小学科技辅导员。“那时全国性科创比赛还很少,我主要带学生在种植园观察植物生长,从中提炼科学问题;在维修课上学习修理简单电器,培养动手能力。这种‘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让科技不再遥远。”他回忆道。 2013年,许永星调任伍明小学校长。为给学生创造更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他依托乡村少年宫科技馆,组建了红领巾广播站、摩尔斯代码通联、科技绘画、无线电测向、科技制作、单片机入门等社团,并配备了一支由他领衔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许永星还积极推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未来大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与思维能力。 “以2019年为例,伍明小学的‘校车超员、车内遗落儿童无线智能报警系统’在安徽省‘皖新教育杯’青少年科技发明大赛中获一等奖,参赛学生受邀参加‘以色列创新之旅’夏令营,这是阜阳市小学生首次在此类大赛中获此殊荣。同年8月,‘红绿灯路口有障碍辅助识别系统’在第十五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大赛中获铜奖,航天英雄杨利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亲自为小选手颁奖。”说起这些,许永星颇为自豪。 从教近三十年,他指导学生累计获得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奖项400余项、国家专利22项,自制教具32件。 向兄弟学校开放实验室、提供技术指导 “科创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学校自身的突破,更在于带动区域教育生态的整体提升。”许永星说。 针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的备赛难点,泉北小学牵头成立“许永星名校长科技创新教育共同体”,邀请兄弟学校教师共同参与项目选题、方案设计和答辩模拟。2024年,伍明小学科技辅导员的《基于手机APP控制的改进型业余无线电CW通讯发报器》项目在泉北小学团队多轮指导下,最终荣获全国铜牌,实现了阜阳市在此类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 师资培养方面,泉北小学累计举办跨校师资培训12场,覆盖全市800余名科技教师。培训内容既包括无人机编程、3D打印等技术实操,也注重科技创新项目的全流程指导。2025年“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融合”专题培训期间,泉北小学团队与姜堂小学教师共同开发的《基于热成像技术的水质监测》项目,在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赛中荣获专项奖。 “泉北小学的经验分享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姜堂小学教师许晓薇表示。 此外,泉北小学还主动开放“北斗卫星导航实验室”“3D打印创客空间”等专业场馆,为兄弟学校提供设备支持。姜堂小学在筹备全国劳动技能大赛期间,因缺乏高精度传感器陷入困境,泉北小学不仅出借设备,还安排技术骨干驻校指导,助力该校“烽火旋风队”荣获省级一等奖并晋级国赛。 2025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比赛筹备期间,泉北小学联合伍明、实验等校组建“跨校项目攻坚小组”,对参赛作品进行多轮“盲审”和模拟答辩。最终,三所学校共有12件作品晋级国赛。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