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今年5月,在芜湖市检察院举行的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十佳公诉人”称号获得者任婕通过“责任”“团结”“学习”三个关键词,向青年干警分享了她的成长“秘诀”。 从公诉新手到业务骨干再到全国冠军,任婕用13年的时间诠释了什么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门人”职业追求。 极限竞赛的“拼搏者” 2023年,第八届全国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业务竞赛汇聚了全国33支代表队的132名公诉精英。这场持续6天的竞赛,不仅考验法律专业知识,更是对参赛者体力、毅力和心理素质的极限挑战。 从早上八点半一直到傍晚六点半,刑事业务笔试长达10小时,是一次“马拉松式”的奋战。任婕面对358页笔试卷宗,怕上厕所耽误时间,一直没吃没喝和案子“死磕”,最终拿出了31页纸的审查意见。 到交卷的那一刻,任婕的大脑已经严重缺氧。高强度的笔试直接让她的身体“当了机”,当天晚上她头痛欲裂,呕吐失眠,吃了布洛芬以后才勉强在凌晨三点睡着,四个小时的短暂休息后,又要面对第二天的现场答辩。就是在这样的不利状况下,任婕从132名全国公诉精英中脱颖而出,拿到了综合成绩全国第一的好名次,赛出了安徽风采。 优异成绩的获得并非偶然,在备赛期间每次模拟笔试后,任婕都立刻复盘,分析不足找差距,结束时往往已是深夜。辩论不是她的强项,为补足短板,其他选手每周练一场,她就练两场。正是这种“笨”功夫加魔鬼训练,让任婕在正式比赛中能够提前近半小时完成全部笔试答题。 重大案件的“攻坚者”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任婕承办了安徽省人民检察院第一批挂牌督办、芜湖市首批1.15“套路贷”系列涉黑涉恶案件之一的以江某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该案涉案人员30余人,犯罪事实30余起,被害人200余名。案件破获后,她第一时间提前介入、引导取证,为案件打下扎实证据基础。在审查起诉阶段,她放弃了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细致审查案卷,钻研法律规定,多次向党委、政法委和上级院做专题汇报,解决争议焦点和法律适用难点。同时,她在办案中注重延伸检察职能,向多家单位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建立长效机制、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该案被评为安徽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典型案例。 2020年,在江某等8人跨省贩卖、运输毒品犯罪一案中,面对涉案毒品数量大、疫情期间取证难、首犯江某等人“零口供”、申请非法证据排除的重重困难,任婕勇担重任,国庆不打烊,连续加班6天,落细落实,积微成著,对涉案30余张同步录音录像光盘一一审查。 庭审中,“零口供”的首犯江某当庭认罪。因重罪案件办理成效突出,任婕因此被评为2020年度省优秀办案检察官。 未成年人的“守护者” 同事眼中的任婕是一名全能型办案能手。除了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外,作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负责人,她承办了诸多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她主持创建了“镜心‘未’你”未检品牌,围绕防性侵、防欺凌等内容开展法治宣讲及线上普法。作为“法治副校长”,任婕多次走进校园,以爱心、恒心和诚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与孩子们在一起是件快乐的事情”,任婕说,“虽然办案任务重,但是一想到我们开展普法教育宣传,就能够减少潜在的未成年人被害人,我就觉得特别有意义,再辛苦也会去做。” 从检十三年,任婕胸怀公平正义、坚定法治信仰,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公诉人、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安徽省优秀办案检察官芜湖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在任婕的心中,法律并不是冷冰冰的条文,检察官不是高高在上的冷酷形象,办案也不是机械地执行法律条文。“国法无外乎天理人情。我们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门人’,也是老百姓心中的守护神。因此,我要以高标准办好每一起案件,努力实现法、理、情的有机统一,真正让人民群众从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记者 苏艺)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