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身体残疾了,精神不能残废

2020-3-31 09:55|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50812|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任刚 通讯员 李梦雅/文 记者 王彪/摄|来自: 颍州晚报

  “老杨!干活注意点,别累着喽!”“没事没事,俺硬朗着哩!别看俺快80了,一顿饭能吃俩馍!”杨殿学坐在田间的小凳子上,一边回答村支书赵继红的关心,一边用力挥舞着耙子。
  
  杨殿学今年79岁,是颍州区三合镇王大郢村农民。因股骨头坏死,依靠双拐已20余年,前年老伴又因脑血栓半身不遂。命运坎坷,但杨殿学自立自强并在政策帮扶下于2017年脱贫。
  
  一个多月填平一条沟
  
  近日,记者来到王大郢村头,远远看见杨殿学正在田间忙活。
  
  这是一片河沟边田地,面积约六七亩,有种植蚕豆的大棚、有刚下秧不久的红芋。一条从水沟里引出的水管横卧在田地间,无数道细流喷泉般涌向天空,再均匀洒到田间。
  
  “这块地几年前是干沟。”赵继红告诉记者,杨殿学的土地只有4亩多,紧挨着村道和水沟。十多年前,这条水沟干枯,加上要修道路,水沟也没了疏通的价值。杨殿学向村支部申请后,决定把这条遍地垃圾的干沟改造成田地。
  
  在村里支持下,杨殿学拿出所有的积蓄,加上借款,请来施工队运来了适宜耕种的土壤,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把干沟填平。
  
  “这片红芋地,再过一个多月就可以卖红芋秧了。不讲多,四五千块钱没问题。”杨殿学说,“别看俺没上过学,但天天都看电视,农业节目里教种地的多得很。”
  
  可以残疾但不能残废
  
  在王大郢,杨殿学是有名的“硬核”脱贫户。
  
  1999年,杨殿学双腿股骨头坏死,不得不依靠双拐行走。虽然行走不便,但性格倔强的杨殿学不愿意被人看成废人,他和老伴范秀兰约定,家里活、农活自个包了,到城里卖菜由老伴负责。
  
  种地、施肥,这些往常轻而易举的农活,杨殿学都从头开始学起。刨地下秧、清除杂草,他坐在小凳子上费力地细细完成;家里的十多头猪,他也照顾得又肥又大。
  
  “刚开始难!”杨殿学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唏嘘不已,别人两三个小时能够完成的农活,他要忙一天。超负荷劳作带来的疲惫让他无数次跌倒,但每一次他都咬紧牙关爬起来。
  
  “最累的时候,俺寻思,俺人是残疾了,但不能是废人啊!”杨殿学说,要像有些残疾人一样街头乞讨,自己做不出来;向村里要好处,也张不开口。“辛苦点,够自己吃的,也能给集体减轻点负担。”
  
  2014年,杨殿学被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各种政策,这让他干劲更足。他靠养猪、种植蔬菜,成功脱贫。
  
  感谢政府和乡亲帮助
  
  就在生活一天天变好时,命运又给了杨殿学重重一击。
  
  2018年夏天,老伴范秀兰突发脑血栓半身不遂,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到他身上。“几个孩子家里也困难,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杨殿学说,自己就咬着牙,不光是农活,赶集卖菜的重担也一并挑了起来。
  
  让杨殿学感激的是,党和政府,以及老少爷们从没有忘记他。
  
  三合镇政府主动为杨殿学夫妇办理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帮助他一家兜住了可能因病返贫的“安全网”。村里的五保户、今年73岁的翠萍在杨殿学外出卖菜的时候,主动帮助照顾范秀兰。
  
  “她第一年帮俺的时候,说啥也不要钱。”杨殿学说,除了帮忙照顾范秀兰,翠萍只要有空,还会到地里帮助拔草摘菜。到了第二年,杨殿学再三跟翠萍约定,每年给她开4000元工资,也帮助翠萍实现了脱贫。
  
  回顾这些年脱贫路上的艰辛,杨殿学感慨地说:“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各级干部的关心和帮扶,没有乡亲们的帮忙,哪能有今天的日子?脱贫了,致富了,便是俺对社会的最好报答。”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