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光好。 4 年前的4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视察时指出,安徽是粮食生产大省,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优化技术措施,落实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努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 谆谆教诲,言犹在耳。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深化农村改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美丽乡村新画卷在颍淮大地徐徐展开。 粮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去年全市粮食总产524 万吨,增长2.1%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增长10.6%、全省第三谷雨时节,颍上县王岗镇金唐青峰专业合作社的优质专用品牌小麦基地里,植保无人机飞防正忙。 面对今年小麦赤霉病可能大发生趋势,全市各地多方筹措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统防统治,并出台政策支持社会化服务、推广先进植保机械应用、飞防作业示范,有效提高了防控效率。 截至4 月24 日,全市已投入现代植保机械4515 台( 套)、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909 个,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1534.9 万亩次,占需防治面积的,二遍次防治基本结束。 “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作为农业大市,我市始终聚焦农业生产,实现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去年,全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454.8 万亩,总产524.3 万吨,总产连续12 年超百亿斤,粮食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今年我市继续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重要任务,提出要“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00 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00 亿斤以上” 。 增产的同时更要增收。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全市共发展优质专用小麦400 万亩,其中专用品牌小麦基地200 万亩。基地全面落实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单产和品质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由于实行了订单生产,基地小麦出售价格较普通小麦每斤高0.05 元,加上实行统一社会化服务,每亩小麦可增收节支近100 元。特别是我市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了一批“ 阜字号”区域大品牌、行业大品牌和企业大品牌,有力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 去年,全国政协机关通过消费扶贫的方式,订购了近30 万元的颍东特色农产品,今年又推出了新的采购计划,更多的“颍东味道”香飘京城。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 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653 个,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其中年新增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 个,总数达5 个。全市成功创建了4 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太和县、颍东区继续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 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品牌建设扎实推进的同时,我市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同步增长,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79 元,同比增长10.6%,增幅居全省第三。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市实现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全覆盖,60 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暮春时节,颍上县十八里铺镇花园村,风暖气清,景美如画:干净的道路、清澈的沟渠,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花木成行,走进花园村,仿佛走进了一座大花园……过去,这里可不是现在这般模样。 “过去环境也是脏乱差,经过整治之后,环境才越来越美的,近年来,县里更是以我们村为核心,打造了花园小镇,村庄也变得越来越美了。”花园村负责同志说。 一方面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景观优势,对百年名园“ 尤家花园”进行保护性改造,恢复其古树、奇石、名阁、庄园的皖北“ 豫园”风采,拓展旅游内涵;另一方面,重点对村里的老沟渠进行疏浚、老旧道路升级改造,沟通水系、道路,营造天蓝、水碧、地绿、空气清新的生态环境。就这样,曾经的脏乱差村庄,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环境变好了,村民们也更加自觉地爱护环境。“环境好,旅游的人多了,我们的收入才会更好。”花园村村民钱孝友说。如今,村里的环境有专人负责,但村民们还是乐意搭一把手,“ 房前屋后,看见哪里脏了,都会主动去打扫。” 花园村的蝶变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我市广泛宣传发动318 万人次参加“ 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共投入26 亿余元对全市所有行政村“ 脏乱差”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开展了清洁户、文明户和美丽庭院评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村庄干净整洁,还离不开“ 厕所革命”。“ 一块土坑摆上砖,一桩土墙透着寒,一到下雨淋一片,遇到夏天蚊虫乱。”这是界首市大黄镇肖楼村村民对旱厕的形象描述。如今,家家户户用上了水冲式无害化厕所,轻轻按一下水冲设施,厕所“ 烦恼”便被冲得干干净净。 减少污染、改善水质,还需加大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去年,全市60 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按照计划,今年我市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所有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乡村持续发展增动能——全市1807 个村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 三变”改革项目个领到村集体资产分红收益3000元,再加上自己的务工收入、土地租金收入,颍州区三合镇井孜村村民申治芳的腰包渐渐鼓起来。 得益于农村改革深化,2019 年度,井孜村集体资产收益共分配万元,带动脱贫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近元。 2019年,我市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全市1807 个村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累计完成“三变”改革村1687 个,实施“三变”改革项目1731 个,涉及农户73.4 万户,村集体收入2.36 亿余元,农户收入1.8 亿余元。 在乡村振兴中,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有助于解决小农户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农事,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 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农业生产“ 耕、种、防、收”全程托管服务,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个,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00 万亩。 2016年,颍上县廷周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从单纯种植农作物向农机托管服务转变。去年,合作社服务面积达1.7 万亩,预计今年能够突破2 万亩。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作为农业大市,我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毫不松懈、持续加力、突出重点、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确保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切实补上全面小康“ 三农” 领域突出短板,全面完成“ 三农”工作各项任务。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