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条件毅然回乡,并成为一名扶贫干部。几年来,他把贫困群众当亲人,捐款捐物,为贫困孩子送知识,为贫困户送技术。他将所在村贫困发生率由7%降至0.1%。 他就是颍州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颍州区九龙镇庙前村扶贫干部申涛。 谁家有困难,他都尽全力帮 1986年出生的申涛,曾在天津科技大学工作,大城市收入高、生活条件优越,可他却一直想回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5年,申涛辞职回乡;2016年,他响应组织号召到九龙镇庙前村驻村扶贫。参加扶贫工作以后,申涛时刻把贫困户的事放在心上。 村民王治强的妻子下肢瘫痪,刚出生两个月的女儿又感染了肺炎,在合肥治疗期间,申涛帮他与医院联系,又送去2000元治疗费。病情稳定后,申涛又帮他联系医生、安排病房,再次送去2000元。现在,孩子痊愈,申涛又帮着联系爱心企业为她提供奶粉…… 渐渐地,“有难题,找申涛”成了村里困难群众的口头禅。“在村里,他关心的不只是我们的收入,无论是哪方面有问题,只要提出来,他都会尽力帮助解决。”村民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几年来,申涛采取多种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 庙前村位置偏远,村里有不少土地闲置,还有留守人员没有工作,却没有企业愿意来投资。申涛力争用服务来弥补不足,在企业和贫困户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他一方面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多次到企业推介,着力宣传村里的发展前景。 经过他的努力,2个产业扶贫基地和1个双创车间建成运营。现在,驻村企业已流转土地200亩,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给群众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道路畅通了,环境整洁了,群众富裕了 疫情爆发后,申涛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不误”。今年农历大年初二一大早,他就开车来到村里,协助开展隔离防疫工作。 他还联系帮扶单位捐献口罩、酒精和消毒液等给村里,到各个自然庄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对来往车辆和人员进行登记,做到全村疫情“零发生”。 复工复产后,为了确保群众收入稳定,申涛积极和双创车间负责人联系,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带动贫困户务工;与村两委商讨申报开发公益岗位,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对于农产品滞销的贫困户,申涛积极与爱心人士联系,自己开车送货上门。 申涛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他先后荣获“颍州好人”、阜阳市扶贫青春榜样、“阜阳市脱贫攻坚最美帮扶责任人”等称号,并获得“颍州区五四青年”奖章。 现在,村里的道路畅通了,环境整洁了,群众富裕了,庙前村成功实现贫困村出列,由一个落后的“三类村”变为先进村。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