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晚报微信公众号牵线,分离44年的发小再相聚 经过本报微信公众号牵线搭桥,今年59岁的褚玉亮联系上了分隔已有44年的发小冯贺。他说,找到的不仅仅是少年时的好友,更是那段值得铭记的青春。 最后一排左四是褚玉亮,倒数第二排右五是冯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网上新闻里藏着发小信息 褚玉亮是山西运城人,前几年从某兵工企业退休,和子女一起定居在山东日照。前几天,他像往常那样在手机上阅读新闻,一条题目为《69年前,毛主席为她签名合影留念!阜阳这位92岁老太不简单!》的信息抓住了他的眼球。这是一篇关于阜阳治淮劳模李秀英的报道,详细讲述了她作为治淮劳模参与全国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接见并合影留念的故事。 照片中的那位老人家虽已白发苍苍,但仍让褚玉亮感到眼熟。他左思右想,记忆之门被打开。这位老人是自己发小冯贺的母亲。通过搜索,褚玉亮找到了报道的出处——颍州晚报微信公众号,并留下了个人信息。 大院里的童年时光 褚玉亮和冯贺是儿时好友,童年是在山西省运城市28军军区大院里度过的。 那是段无忧无虑的日子,岁数相仿的小伙伴们一起上学放学,共同嬉闹打斗。让褚玉亮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时候到冯贺家玩的场景。 “那时候他还叫冯贺华,跟我说他家有毛主席的亲笔签名。”见褚玉亮满脸不相信,冯贺把他领回家,翻箱倒柜找出了那本母亲视若珍宝的签名笔记本给他看。 1976年,随着褚玉亮等人的家长先后从部队转业,昔日的小伙伴们也各奔东西,从此天各一方。 相隔44年再度连线 褚玉亮说,他也试图寻找过冯贺等人,但都因为时间过于久远,不得不放弃。 按照褚玉亮提供的信息,记者拨通了冯贺的电话。“没错,我记得他!”没听记者说上几句,冯贺立即喊出褚玉亮等小伙伴的名字。 冯贺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的确叫冯贺华,后来搬到阜阳后,就改名为“冯贺”了。“分开这么多年,难得他对儿时往事的记忆还那么深刻。”冯贺说,他们少年分别,一别已是44年。如果不是颍州晚报的报道,不是网络连线,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再相会了。 昨天上午,褚玉亮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已经添加了冯贺的微信并视频聊天,同时还建立了“大院发小群”,如今已有20余人入群。大家相约着,尽可能地找到更多童年伙伴,有生之年多聚几次,共同回味那段美好的回忆。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