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亿万个牵挂 亿万份力量

2020-8-11 10:06| 编辑: 戴斐 | 查看: 40336|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王雪洁|来自: 阜阳日报

 
                                                                  参与应急救援人员在为被洪水包围的庄台转运物资。 记者 郭海洋 摄

    这几天,阜南县蒙洼蓄洪区农民抢时补种的画面,再一次打湿了“朋友圈”。
  
  从7月20日阜阳4个行蓄洪区全部开闸蓄滞洪水,到立秋之后行蓄洪区群众赶着洪水消退的脚步重整家园,全国各地始终牵挂着这片“行蓄洪为全局、舍小家保大家”的地方。
  
  为5小时连开4闸蓄洪、2860人连夜转移感动,为18万亩农田被淹没、19.5万人口受灾泪目,为干部群众奋战一线、军民合力抢险加油,为庄台被洪水围困、农民顶着烈日补种揪心……半个多月,亿万颗为王家坝精神点赞、向王家坝精神致敬的“心”,汇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暖流,聚成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力量。
  
  “2.9亿次”的感动为保淮河安澜,7月20日,阜南王家坝闸时隔13年后再次开闸向蒙洼蓄洪区分洪。
  
  浑浊的洪水淹没农田、农民赶着牛羊转移的画面,当天迅速通过网络传播,其中一条简短的视频,短短4个小时的播放量就达到571.4万次,同时还有6万个点赞、超过4000条留言。
  
  在抖音平台,一条标记有“上保河南、下保江苏”字样的视频持续“走红”:“什么是蓄洪?蓄洪就是把自家大门打开让洪水流进来,而这就意味着自己的家园被洪水淹没,蒙洼蓄洪区内2000余名居民连夜撤离,赶着牛、牵着羊,大包小包,把能带走的都带着,身后是他们不得不抛弃的家园,闸门开启那一刻,农田房屋全部被淹,顷刻间,绿野变汪洋,每当淮河抗洪进入最危急的时刻,蒙洼蓄洪区的人民就会用开闸蓄洪的壮举诠释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顾全局的奉献精神……”讲述再通俗不过,画面也“平淡无奇”,但这条视频的点赞量目前已经超过82.9万次,评论区几乎被“感动”“感谢”“感恩”等词语刷屏。
  
  72岁的蒙洼居民张荣先一家因这次蓄洪受损不小,他那段“今年的收成没了,但是人还在,等水退了,俺们还能再干,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俺们王家坝精神的传承!”的视频,不知被谁拍下,传到网上后,让不少人流下了眼泪。
  
  “泪奔,世界上最淳朴善良勤劳的农民,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是他们用血汗浇灌的粮食养育了我们,关键时刻还舍己为大众!敬重!愿平安!”“舍小家保大家,这六个字对淮河沿岸的蓄洪区来说很沉重,从小不明白庄台的意义,只是觉得很好玩,长大后才明白这真的是世世代代人的付出。”“在危难中感动中国!”“河南人民感谢安徽人民”“江苏人应该永远记住安徽的牺牲”“加油王家坝!”……目前,仅在抖音平台,“王家坝”视频的播放量就达到了2.9亿次。一句句来自全国各地的声音,传递着为“舍小家顾大家”的感动,表达着向王家坝精神的致敬。
  
  “雨夜行千里”的支援7月21日晚,蒙洼蓄洪第二天,郑州市金水区红十字会风马旗救援队的10名骨干组成救灾分队,携带4艘冲锋舟等各类救灾装备,连夜冒雨行进500公里,赶赴蒙洼蓄洪区最下游的郜台乡,为群众转运物资、运送应急救援人员。
  
  随着王家坝闸13孔闸门的开启,“舍局部为全局”的阜阳4个行蓄洪区,成了这个夏天全国人民最牵挂的地方之一。
  
  从解放军、武警官兵,到消防队员、志愿者,再到广大网友、爱心企业……支援从各地涌来,爱心汇聚抗洪一线。
  
  在美团外卖阜南站点,一批批配送到王家坝的大额餐饮订单跨省而来,有饮料、有面包,点餐人有的在沈阳、有的在江苏,甚至还有在外地读书的初中生。其中,7月22日的一份订单是500份饮料,点餐人在留言中写着:“地址是随便选的,麻烦送给附近最近的抗洪一线的人民子弟兵们,希望你们平平安安,希望阜南渡过难关。”
  
  王家坝闸开闸后,很多人在为“舍小家保大家”精神感动的同时,急于表达对蒙洼的支持,就网络搜索“王家坝”,查到了王家坝闸管理处值班电话后,直接电话要求捐赠,以至于王家坝闸管理处每天接到的捐赠电话不断,收到的捐赠物资也不断。
  
  “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十多个捐赠电话,每次都要向对方解释,王家坝闸不能接收捐赠,更重要的是,电话占线还可能耽误上级单位紧急传来的信息。”王家坝闸管理处值班员陈初说,尽管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电话”,额外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但还是觉得很温暖、很感动。
  
  浑黄的洪水从行蓄洪区消退,亿万份牵挂,正成为帮助这片水土重新前进的磅礴力量。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