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刚过,一场雨说到就到,正在杰阳服饰车间忙碌的王家珍,抬脚赶回家。 在颍上县黄桥镇两湾新村,王家珍住着一套125平方米的楼房,无论房屋装修还是环境配套,“都不比城里小区差”。这样的条件,她自然爱惜。况且,她上班的车间,就在家门口,赶个来回,就像到邻居家串门一样方便。 住上现代化的小区楼房,还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要搁3年前,这样的生活,王家珍想都没想过。 王家珍原来住在河抱湾村,那里水患频繁、发展落后,是个典型的贫困村。为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的问题,颍上县将河抱湾村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2017年,包括王家珍在内的323户985名贫困群众,告别“穷窝”,搬进了现在的两湾新村。 着眼于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可持续,当地统筹种养、金融、光伏等扶贫政策,因户施策、精准帮扶,确保每户至少享受一项帮扶措施。 特别是在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方面,一系列举措快速落地见效:定期举办技能培训,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村民,进入距新村不足10分钟路程的县循环经济园务工;招引特色种植经营主体,流转千亩土地,既增加了村民财产性收入,又提供了近百个岗位;开发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在解决一些贫困群众就业的同时,还改善了人居环境……扶贫车间也在新村落户,目前已带动近百人就业,其中脱贫户24人。 靠着在车间内剪线头的工作,村民马文敏每月能拿到2000元的工资,加上其他政策补助,一家人稳稳地摘掉了“穷帽”,日子越过越红火。 村民胡德兰的丈夫早逝,好几个孩子靠她一个人拉扯。搬进新村后,一份家门口的保洁工作,为她减轻了不少负担。身上那件黄马甲,她越穿越踏实。 3年来,包括就业帮扶在内的扶贫政策,勾勒出河抱湾村搬迁群众的幸福曲线——河抱湾村搬迁群众的人均纯收入,已由搬迁前的贫困线以下,提高到目前的近万元。 搬进新居整3年,王家珍又一次为搬迁前过世的老伴惋惜:“要是他看到现在的日子,该有多高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