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颍州区文峰街道奎星社区的98岁老兵项培荣,一直在关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安排。 看到相关新闻报道,他的思绪重回曾经的抗日战场:战斗中负伤,他不顾伤势,跟随部队四处转战…… 项培荣 放牛少年参军 近日,记者来到项培荣家时,他正在看电视新闻节目。得知记者的来意后,他从屋里拿出一个包裹一层又一层的红木匣。 随着木匣上的铜扣“咔嗒”轻响,一枚枚纪念章、一本本军功证书,展现在记者眼前。其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被老人擦拭得锃亮。“这些纪念章,见证着我的抗战经历。” 说起那段经历,项培荣思绪回到了从前。 项培荣老家在浙江安吉县大山里,家里是当地的佃户。虽然生活很苦,父亲却很重视子女的教育,项培荣早早被送进私塾读书。 1945年年初,项培荣到距家几十里地的一个学校上学时,一支国民党部队来到学校,将校园当作临时驻地。课程暂停,项培荣便返回家,帮着家里放牛。 一天,项培荣正放牛时,看到几名穿军装的人。对方称,他们是新四军的官兵,向项培荣问路。项培荣告诉对方后,一位首长模样的人问他,有没有上过学,想不想跟着部队抗日。 在学校的时候,项培荣从老师那里了解了一些日军的暴行,得知可以参军抗日,他满心愿意。于是,他将手中黄牛的缰绳和腰间的砍柴刀交给了同行的小伙伴。“当时也顾不上回家跟父母告别,就让他们跟家里人说一声,我要当兵抗日去了。”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项培荣不禁笑了起来。他没想到,这次偶遇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项培荣获得的荣誉奖章及保留的参军时的旧物 全身上下负伤十多处 三个小时急行军后,项培荣跟随新四军官兵来到部队,被安排在了一个班里。 见来了新战士,老兵们纷纷跟他打招呼。听说项培荣上过私塾,大家还笑着喊他“秀才兵”。 参加部队训练时,项培荣接过班长递来的步枪,兴奋之余又有点犯愁:“以前都没摸过枪,咋打仗啊?”班长做了个拿枪瞄准的动作,拍拍他的肩说:“跟着我学,看见敌人就扣扳机!” 部队昼伏夜行,项培荣边学习部队的纪律,边练习武器的使用。让他没想到的是,参军仅仅三天后,自己便在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战斗中,打响了人生中的第一枪。两个月后,在一次山区伏击战中,项培荣更是带领战斗小组俘虏4名敌军、缴获5支步枪,并因此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 项培荣曾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经历大小战斗20余次,全身上下负伤十多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当时,项培荣跟着部队,前往一处日军驻点受降。 但那里驻扎的日军不肯放下武器投降。“战士们气坏了,部队随即向日军驻守地发起了进攻。”项培荣说,当时敌方有100多人,面对新四军的进攻仍负隅顽抗,还动用了机枪、掷弹筒和迫击炮还击。 战斗中,一块溅起的弹片扎进了项培荣的小腿。“当时就感觉一阵麻,鲜血直流。”项培荣回忆说,他一咬牙直接将扎进小腿的弹片拔出,简单包扎后,又继续投入战斗。 项培荣说,那场战斗持续4个多小时,我军成功消灭了敌军。期间,项培荣左耳下方也受了伤,留下一道斜长的疤痕。 接下来几天,项培荣所在部队又遭遇几股日军的袭击,发生了几起战斗。他不顾伤势,跟随部队四处转战,从未掉队。 “看到祖国越来越强大, 我由衷地感到自豪” 1945年10月份,项培荣跟随部队来到苏北等地休整。不久后,又投身于解放战争中。 期间,项培荣的左肩部被流弹击中,但因弹头过深,医生无法找到确切位置,只能进行保守治疗。经过几个多月的休养,项培荣强烈要求重返一线。回到部队不久,在一次伏击敌人中,因为在污水中埋伏时间过久,他肩部的伤势再度发作,被部队紧急送回救治,“这次医生说什么也不肯放我重回前线了。” 在组织安排下,项培荣等伤愈的老兵来到临泉,被分配到豫皖苏军区的兵站负责运输管理等工作。1958年,他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来到阜阳轻工业学校、阜阳机械技工学校等单位。 至于那颗嵌在项培荣肩头的子弹,直到1973年他才到医院通过手术将弹头取出。而这时,这颗弹头已经在项培荣的身体里滞留了28年。 作为老兵,如今的项培荣尤其关心国防建设。“看到祖国越来越强大,我由衷地感到自豪!”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