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抗美援朝70周年】刘文灿:写下血书请战 没想过能活着回来 ...

2020-10-23 09:24|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5403|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牛桂芹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刘文灿,90岁,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带领全班立了集体三等功,本人立了个人三等功。

  “一眨眼,距离我参加抗美援朝都70年了……”90岁抗美援朝老兵刘文灿,家住颍泉区古泉新村。这位关心时政的老人,年轻时主动请缨,带着“遗书”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孙子也纷纷入伍,成为跟他一样保家卫国的军人。
  
  写下血书请战
  
  今年90岁的刘文灿,1949年参军入伍,1951年11月的一天晚上,刘文灿和战友一起,写下血书申请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进入朝鲜打仗,就没想过能活着回来,随时准备牺牲。”回忆当时的情景,刘文灿感慨万千。
  
  “我作为班长,从连长那领回白布条,给全班每位战士发一个。”刘文灿回忆,一旦踏上战场,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牺牲,为了让活着的人知道自己是哪里来的,每位战士都将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父母名字等信息写在白布条上,缝在衣服的内襟里。“有了这个白布条,踏上战场也了无牵挂了。”
  
  就这样,刘文灿和战友们带着这份别样“遗书”,跨过鸭绿江……
  
  伴着爆炸声入睡
  
  刘文灿所在的团是炮兵团,当时,身为班长的他,不仅要打好仗,还要负责照顾其他战友。
  
  “进入战场后,脚下是数不尽的炸弹坑,还不时有敌机在空中盘旋,每天都在打仗,休息时也是在爆炸声中入睡……”回忆起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刘文灿记忆犹新。
  
  刘文灿说,当时,很多战友是新兵,从未上过战场,看到这种场景,刚开始还有点害怕。当时他所在的班里,有一名新兵,开始打仗的时候,负责给大炮上弹的他,因为害怕敌机,畏畏缩缩效率非常低,这样容易暴露。那时,刘文灿狠狠地批评了他。“后来,他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扔下上弹棍,直接用拳头将炮弹送进去,为此,弄的手上胳膊上都是伤痕。但一场仗打下来,这名新兵再也不怕了,变得很勇敢,后来还立了功。”
  
  “在攻打注字洞南山战斗中,克服苦难,在规定时间内超额完成发射任务,人员、炮火未受任何损失,率领全班圆满完成任务。”这段话,写在了刘文灿立功证上,如今纸张已泛黄,他却能将上面的文字一字不差地说出来。
  
  1953年7月16日凌晨,刘文灿所在的队伍正在攻打注字洞南山,作为一炮手的他,负责瞄准目标开炮。在找准攻击位置的试射中,刘文灿三发三中,精准开炮,随后所攻打的每一炮都正中敌人要害。
  
  这是刘文灿抗美援朝战争中打的最后一仗,他带领全班立了集体三等功,本人立了个人三等功。没过多久,抗美援朝战争就胜利结束。
  
  一家三代三人从军
  
  战争结束后,刘文灿又驻扎朝鲜,帮助当地进行恢复生产。1958年3月归来,随后退伍。
  
  回来后,刘文灿还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后来,还常常用自己的事迹教育子孙后代拥军爱军,他的儿子、孙子受其影响也报名参军。
  
  “从小就听父亲说那些红色故事,对军人充满着敬意,所以想到部队锻炼一下。”刘文灿的儿子刘松辉说,在部队三年的锻炼,对他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
  
  刘文灿的孙子刘庆为东部战区某部队现役军人。每次孙子休假归来或打电话时,刘文灿叮嘱最多的就是:“你在部队好好干,家里不用你操心。”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