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宽阔平坦,广场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瓜果飘香……暮秋时节的颍州区三合镇三星村,仿佛藏身乡村的城市社区。 “我刚回村那会儿,可不是这样。”今年36岁的杨坤山,年纪不大却已是满头白发。在三星村担任村支书已6年的他,至今仍清楚记得刚回三星村任职时的景象:“村里到处都是土路荒地,大多数村民不是外出务工,就是守着几亩地过日子。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3000元。在外多年,哪能想到老家还是这个模样。” 如今6年过去了,三星村“从头到脚”都变了样。 “种了一辈子小麦,没想到小麦也能这么值钱。”今年78岁的村民刘传启说,去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协调帮扶下,国内一家知名酒厂在三星村建设了大型粮库。村民们种的小麦专供酒厂,收购价比普通小麦高一倍,单这一项每年就能让每户村民增收几千元。“不光收购价格高,卖粮也更方便,酒厂会安排专人负责检测收储,我们只管埋头种好粮就行。” 除了订单小麦,三星村还与山东一家公司签订了花生种植协议,平均每亩地可增收500元。 2019年,三星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9万元,在全市各村中走在了前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4.8%降到了0.027%。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300万元,再迈新台阶。 产业增收门路越拓越宽,三星村民的生活一天一个样。 “扶贫工作进了庄,墙上干净地面光,大家一起奔小康……”村里的贫困户党永举把生活变化编成了顺口溜,闲下来就唱一段。这两年,他顺利脱了贫,心里敞亮,人也更阳光。 70多岁的党永举曾因病致贫,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那时候老党家里要啥没啥,院子里堆满垃圾,他人没精神头,窝在屋里不愿出门。”杨坤山告诉记者,为了把党永举从困顿中拉出来,村里没少花心思——帮助申领低保,鼓励他种菜……“我们还一起到老党家打扫卫生,庭院敞亮了,人心才能变得敞亮啊。” 在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今年,党永举仅靠种菜就增收了6000多元,这让他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现在的三星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好,环境美了,产业多了,老百姓腰包鼓了,精气神也足了。 “路平了,环境干净了,村里还建起了小广场,我们吃完饭出来散散步,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一点儿不比城里人差。”三星村民唐贺年感慨道。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