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暑期铁路运营压力,颍泉区委社会工作部、上海铁路局阜阳北站团委、阜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及阜阳市心公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了“‘阜’有温暖‘阳’光同行”暑运志愿服务活动,时间为7月5日至8月25日。 7月22日,记者分别来到高铁阜阳西站与阜阳火车站,记录下志愿者在暑运服务中的暖心故事。 坚守志愿岗位12年 清晨5时50分,阜阳西站“颍州情”雷锋服务站的客运员许媛媛正叮嘱电话那头的徐女士:“您到落客平台进站口就行,我在这儿等您。” 不久,抱着孩子的徐女士乘出租车抵达。许媛媛快步上前,与司机一起将行李箱、背包和婴儿车搬上小推车,全程陪同她们完成安检、乘坐无障碍电梯,最终通过特殊通道将母子送上站台。 “我算不上重点旅客,没想到他们这么热心。”徐女士的感激之情,道出了许多受助者的心声。 许媛媛的志愿服务之路始于2013年寒假。当时还是铁路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大一学生的她,为体验职场,报名参加了火车站志愿服务。 “那时候春运主要靠人工售票,大厅里挤满了人。”尽管工作繁忙,但“被需要”的感觉让她深深着迷。最令她难忘的是一位视障老人——时隔一年,老人仅凭声音就认出了曾经护送过他的许媛媛,还在服务手册上写下“火车站志愿服务到位”的评语。 如今,许媛媛不仅在服务站帮扶重点旅客,还承担着暑运、春运志愿者的岗前培训工作。 体会到“被感谢”的分量 上午8时20分,阜阳西站自动扶梯口,身穿橙色马甲的高三应届毕业生李佳蔓刚上岗,就注意到一对拎着行李、望着电梯犹豫的老人——王东升夫妇。 “爷爷奶奶,我帮你们拿行李,咱们走无障碍电梯更方便。”她背起背包、推着行李箱,将老人安全护送至楼上后,又快步返回岗位。 这名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姑娘,是第一次参与暑运志愿服务。“本想体验生活,没想到每天从早上8点半忙到下午5点半,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 指引路线、协助改签、帮扶重点旅客……双腿酸胀成了常态,但李佳蔓却说“收获远多于疲惫”。志愿服务不仅教会她操作电梯紧急按钮、识别无障碍设施,更让她体会到“谢谢”二字的分量。 从腼腆少年到“大厅观察员” 下午4时20分,阜阳火车站站台,身着橙色马甲的志愿者朱翔宇望着远处驶来的列车,轻声说:“马上要接一位中转的大娘,得确保她顺利换乘。”这名即将进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的高三毕业生,言谈举止从容自信,很难想象他曾是个“与人交谈都会脸红”的少年。 2023年春运,朱翔宇开始了第一次志愿服务。此后每逢五一、暑假、国庆等重要节点,总能在火车站见到他的身影,累计服务时长已超过900小时。 4时30分列车到站,他熟练地与工作人员配合,将老人扶上轮椅,同时背起两个沉甸甸的背包,动作流畅得像训练过很多遍。 “志愿服务教会我的不仅是做事,更是观察人。”朱翔宇说,如今站在候车大厅,他能敏锐地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前天看到一位视障旅客摸索着泡方便面,他立即上前帮忙,还为其办理了重点旅客服务。“看着他顺利登车,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他表示。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