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很大、教室很亮、老师教得很好、食堂里的饭菜很好吃,我很喜爱我的学校……”这是阜南一小冷庄校区六年级学生陈伟豪对母校的描述,字里行间充满喜爱。 谁能想到,五年前,这所学校还因条件简陋受到陈伟豪的“嫌弃”。虽然从家到学校不足十分钟路程,父母还是选择带着陈伟豪到县城租房陪读。 据了解,阜南一小冷庄校区即原冷庄小学,是赵集镇冷庄村的一所村级小学,有着50多年的历史。学校“改薄”前,校舍陈旧破烂,没有操场,师资力量薄弱,学区内的家长纷纷设法把子女送到县城学校。2017春季学期,冷庄小学全校才86名学生,最少的一个班级,全班只有8名学生。 2017年9月,“改薄”后的冷庄校区纳入阜南一小教育共同体,实行统一管理。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六十多万元,在冷庄小学新建了一栋教学楼,还美化了校园环境,办学条件大大改善。 阜南一小选派优秀教师去冷庄校区支教,统一教学管理,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学生纷纷回流。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9月以来,该校就从县城学校回流学生20多名,学生总数由2017年的86名,增加到420名。 这些数字见证了一所乡村学校“改薄”后的变化。其实,五年来,我市受益于“改薄”的学校,不胜枚举。谈起学校变化,实验小学北校区师生也感受颇深。 “从上门招生宣传乏人问津,到家长排队报名,短短几年时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谈及学校由弱到强的变化,刚刚建校就在实验小学北校区(原颍泉小学)的语文教师刘绍辉感慨万千。 实验小学北校区(原阜阳市颍泉小学)是阜阳市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2015年建设项目,2016年秋季建成开始招新。经历了第一年的艰难招生,为了尽快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第二年,颍泉区教育局把颍泉小学交给实验小学管理,成为实验小学北校区。学校在集团化办学的引领下,校园环境变美了,还开设了书法、绘画、轮滑、国学经典诵读等诸多兴趣班。如今,每年的秋季招生,学校只要贴出招生公告,家长纷纷排队为孩子报名。 “十三五”以来,我市投入资金38.9亿元,实施“全面改薄”项目,累计完工项目2472个,完工面积385.5万平方米,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提前三年实现均衡发展县域全覆盖。 这是我市实施“改薄”工程交出的一份喜人答卷,一个个真实有力的数字,一个个乐享均衡教育发展成果的家长、学生,是我市用行动向社会和学生兑现“教育均衡”所付出的努力、收获的硕果。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